著名民俗专家冯骥才说:“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随便怎么过都行,但节日是有意义的,是有文化内涵的。”过年过节虽然注重吃好,传统价值、文化内涵、家国情怀等,才是最重要的节日内核。所以过年了,该忙的,都要停下来,尽情地享受年带来的恩赐:守望亲情,犒劳乡愁,放松身心,休养生息,积存能量……预备明年“更好地出发”。而我今年的年依旧是风轻云淡又丰富多彩,不但饱了口福,美了眼福,还吃撑了肚子和胃,累坏了双脚和腿,也算是幸福并快乐着吧。
01初一在婆家,由于晚上要守岁,早上就睡了个懒觉起来,婆子己经做好汤元摆上桌等我们了。这是四川婆子每年始终不变的早餐习俗,每个人碗里放五个汤元和一个鸡蛋,寓意六六大顺。汤元是婆子自己包的,大小如乒乓球。老公说他们老家做的比这个还要大,真不知他们是怎么吃下去的。不过吃起来,味道真心不错。细看煮熟的汤圆,晶莹透明,轻轻一咬,香喷喷甜滋滋的芝麻和核桃就会流出来……将汤圆放入口中,那嫩滑柔软的汤圆被我一起缓缓吞入肚中,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仿佛吐出来的气也带来了一丝芝麻的清香。每次婆子还会在包汤元时放一个糖进去,代替过去的硬币,谁吃着就会有一个惊喜,预示来年有好运气。
02初二回娘家,母亲会用一桌凉菜热菜和臊子面招待我们。不管凉菜热菜如何可口,妈妈是如何变花样,我们依然惦念的是最后的臊子面。每次吃臊子面之前,那可口的美味尚未做熟,从厨房中飘来的一股股香气便扑鼻而入,直刺激得人舌尖生口水,真可谓馋涎欲滴啊!不过,每次还得把口水硬咽下去忍耐一会儿,还有一道重要程序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略的。那就是第一碗臊子面必须恭恭敬敬地端出去在大门外两边泼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怀念逝去的长辈们,再端进来给年长的先吃,方可上席开吃,看着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的面端上来,会令你胃口大开。吃到口里,更会为它那薄细筋滑的质地、酸辣鲜香的味道所吸引,看着飘花与表层鲜红的辣子油浑然一体,一口吹不透,吃一口简直胜过山珍海味,一碗一碗又一碗,吃上十几碗还不解馋,用陕西方言来说,那就是嘹咋咧、爽的很。而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岐山人,对岐山臊子面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切感和熟悉感,那就是妈妈的味道。
03初三去舅家,这一天纯粹是赶场。因为舅婆有七个孩子,现在已是四世同堂,这天被三个舅舅固定为他们的拜年日,还好他们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但流动人群达50多人。所以就出现了人来人往,如街道市场般,人流攒动不息的拥挤景象。每家拜年的程序基本上是进门打招呼,接着放下礼物,还没寒暄几句,就会被下一波人打断。而这天我要去的三个舅家,每次都是先到小舅家,给舅婆拜年,因为舅婆住在小舅家,再到大舅家、二舅家拜年。不过三个舅家都会备年饭,吃饭时大家自由组合,平均每家能坐上两桌。这里最经典的是凉盘,每次都会被大家一抢而光。实际上就是自家压的肘花,用自家粮食做的醋调,再配有豆芽、红萝卜、芹菜等,红黄绿组合,色香味俱佳。
04初四到姑家,姑姑是我们这个家族里做饭最讲究的了,绝不亚于大酒店色香味俱佳的菜品。每次去姑姑家,我都会少吃点早餐,特意留着肚子在姑姑家多吃点,因为她总是会弄出几样你没吃过的菜来满足你的胃口,而且每道菜绝对都是满汉全席里响当当的大菜。更让人向往的还有就是听姑夫讲养生知识,会让我们有极大的收获。而且经姑夫讲的养生方法,绝对是集百家论证后亲自实践过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因为姑夫眼睛不好,可视度可以说是无,是中年工伤所致,他的后半生就是通过听广播,以及和人交谈面对生活的。所以他对养生这块特别有钻研,虽然他的生活空间有了限制,但他的思想却积淀了更多的深度。
05初五回婆家,这天是送年,说明年己过完,也不宜出远门。今年我们吃的是火锅,寓意红红火火。本来还想着少准备点菜,结果还是只吃了一半就吃不动了,只好留着晚上继续吃了。吃完饭,我提议打打麻将,陪陪老人,婆子高兴坏了,因为这是她最爱的娱乐方式。由于天气不好,公公行动不方便,今年就让儿子参与,凑成一桌。虽然儿子是未成年人,但这也算一种孝道吧。谁知儿子虽说才学着打,但手气极好,2个多小时,在最后二把将我们的利润和本金大约20多元全部都交到他手里了。
剩下的初六到正月十五,就是平辈之间互相宴请或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络,但大都会定在饭店进行,一般很少在家里操办。当然这时候的味道就如大烩菜般,各有不同,各有千秋。众人坐在一起,饭菜怎样已经不是很在意了,除非很有特色才会引起众人食欲,会被品论一番,大部分时间都会谈天说地,把酒言欢,没有家人亲自做饭的味道在里面,什么菜什么味都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