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传统课文如何上出新意
——《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怎样将传统课文上出新意?我从本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设计了一堂读写联动课。上完课后,从吕校长和几位语文老师及时评课及自己的上课感受反思一下每一个环节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设计了两个问题: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的哪一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围绕“雄伟”把第二自然段写清楚的。顺势板书:雄伟 长 宽 桥洞 创举 在回顾中再次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突破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第三自然段,习得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齐读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第三自然段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第三段,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美观”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随机记录在课本上。交流阶段,特意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定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如果他讲到的发现是你刚才没有读出的内容,请及时补充在自己的课本上。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是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那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这些精美图案的呢?”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第一个方法是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学生不容易关注到的是并列句子的标点,于是特意加以提醒。但是在巡回指导看学生习作片段时,发现好多学生还是依据惯例用了逗号,可见,知道是一个层次,运用又是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引导学生质疑:在双龙戏珠的后面,作者用的是句号,如果你是作者,你认为用什么标点会更好?说出为什么?张子沐就说用省略号会更好。因为栏板上的图案不可能只是这三组龙的图画。于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从而告诉学生: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也许教材中的课文也有需要我们修改的地方。第二个方法是运用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动词,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戏珠。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一条条可爱的小龙,同桌合作一起演一演。然后选了一组同桌到台前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就明白了这几个动词的意思。学生也说出了“吐”“游动”等动词,一带而过。第三个方法的发现,对学生来是有些难度,教师及时把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文字颜色变红,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分别是这段话的什么?学生才明白是总起句和总结句。特别是总结句,教师需要再加以强调。学习到这儿,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总结句中“真像活了一样。”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或者学生理解成了对“龙”的形容,答出“画龙点睛”和“叶公好龙”我只好出示答案“比如栩栩——生答:如生;活灵——生答:活现;惟妙——惟肖”顺势让学生选择两个抄写积累在课本这句话后面。反思:当学生没听明白我的要求时,教师应该及时换一种问法,如:石匠们刻的龙就像真的一样,可以用你学过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然后就是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感情朗读课文,为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告诉学生:我搜集了这几幅精美图案的图片,如果你的朗读能够打动老师,老师就会展示给你们看。学生读得都非常认真。感情朗读的效果也还不错。欣赏了精美的图案图片后,再次齐读,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最后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升华情感。老师们评课提出的意见,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比较少。还可以采用其他朗读的方式,反思:比如可以设计师生合作读,师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学生读分句,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本段的层次。只是担心:读得时间占用太多,后面的写作及评析时间就不够用了。提出修改方案: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时间再节省出来。反思:我的教学语言有时候过于啰嗦,确实需要精简再精简。
第三个环节就是学生习作训练。特意设计了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咱们学校里的选课走班活动真丰富啊!2.植物园里的花开得真是绚丽多彩。3.操场上,同学们在认真地训练运动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片段训练)温馨提示:1.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2.注意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3.有总起句和总结句。然后师生一起写作。只要课堂上有这样的习作片段的训练,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训练。教师书写下水文,会发现学生写作时出现的困难,同时,更重要的是,当我每次朗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听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优点给学生修改自己习作以示范。而且,学生往往也会投来崇敬的目光,响起热烈的掌声,觉得老师了不起,才会更加喜欢老师,更乐意向老师学习。当然,学生也会给我提出一些建议,让我进行修改,此谓“教学相长”。习作评析环节,出示“评价标准”后,让学生依据标准先自评,然后同桌互评。展示的方式是推荐同桌作品和自我推荐两种。学生边读师生随时进行修改。最后我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反思:这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写的片段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使下水文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是第三个环节应该时间再充分一些,学生写大约15分钟,评析大约5分钟。而且,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特点,评析时就会有针对性地找到好、中、差三类习作进行评析,好的做示范;中的最好是这个学生以前写得不好,但这次有较大进步的,给学生以鼓励,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差的随堂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最后的课外拓展,我设计了两个内容:1.当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 2.课外阅读《南京长江大桥》。老师给予的建议是:第一个作业放在课堂上会更有实效性。(刘红星老师提出:不要把课后习题放在课后,最好在课上解决)可以改成:“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过执教这堂课,我发现:只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深研教材,找到实现语文要素的关键点,传统课文也会上出新意。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简化教学程序
“趣味教学”这一观点近来常被各界教学专家提倡。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就应让学生学得更简单、更快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的趣味,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使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引出课文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十分雄伟。”(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以此为线索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引导学生感悟
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在游览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我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赵州桥十分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学生能够从前面的学习中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也能够用举例子的方法说说对“创举”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述,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谈谈自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自豪的情感。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资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齐。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十分细腻,描述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透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透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貌,动作把龙的形态表现出来,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忙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
三、拓展学生写作潜力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对赵州桥的石栏两侧于龙的描述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方式联系起来,使栏板上的龙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逻辑上有所增强,文章的层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讲课时我特地突出这个资料,并请学生用其写一段,在这自由发挥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快乐。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课堂上缺失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朗读后,组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
2、课堂结构不合理,时间安排出现前松后紧现象,以至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仓促,理解到位了,但读得很少。对小组最后的总评价没有做到位。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敢说、甚至只听不说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地将小组建设推向成熟化,使学生在小组内会交流,小组长会组织、会汇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