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中的课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来到了最后三次课。与暑假集中上课相比,家长们也感受到了一周一次课时间的有限。
习惯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有挑战的事。比如上课的时候能够主动做好课堂的准备,课桌的摆放和文具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来照顾好自己的小绿植;这些看起来很容易做的事情,在暑假可以每天做的很好,在9月、10月也能做到,11月份也还不错,到12月份就会偶然有懈怠了。或许这就是我们需要自主自律练习这些行为的意义。
当然能够有所进步的地方也很明显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行为,以及和每个同学友好相处的方式,善于鼓励和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发现同伴的优点,这些事情对于娃来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于是又大胆一回,让娃儿们自己自主进行描画和口语表达的准备,没有老师的监督和管理,完全靠自己来把控。这2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在最初的10分钟专注进行描画,接下来的5分钟有娃陆续来到图书馆来表达自己画完了,一件事情做完之后,想分享给老师或者伙伴,这个能够理解。而接下来的口语表达准备,是否可以在自己要求之下完成,有些孩子可以做到,有些还做不到。每个娃的个体不一样,所以需要交流和诉说,有些需要老师再次确定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有些不需要就可以顺利完成,这只是个体注意力的差异而已,无关于每个孩子的所谓天赋。从欣赏的角度出发,肯定孩子做到的事情并及明确没有做到的事情,让他清楚每一个事情,这是老师需要做到的引导。在最后的5分钟里,有几个娃来表达已经准备好,我明确跟她们说,我还需要3分钟才能完成,于是他们继续准备。在真正进入教室的时候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准备口语表达的时候其实练习的次数还没有达到很熟练,于是跟我明确,他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达,跟我再一次明确,这得到了我的认可,于是再次用2分钟来进行准备。2分钟之后口语表达正式开始,第一个娃顺利完成表达,自信而流畅,相信这是用心准备的结果。在他准备的同时,其他的孩子们也在认真确认自己的表达,进行最后一次的准备。于是每个娃都可以上台进行自主表达。第一次完全自主地进行独立的描画和表达,也是第一次进行写作和口语的双项练习,只是孩子们并不自知这其中的意义。
1.首先需要自己非常清楚地创造和描画;
2.并用画笔呈现出具体的图像;
3.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运用所学的句子来表达,这是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
4.课堂上只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情节的表达,而现在是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画面,对孩子们来说,内容量增加,情景增加了,其实是有挑战的,其实如果害怕挑战的孩子是可以直接拒绝老师的这个活动的,庆幸的是没有娃拒绝我。
5.站上舞台来自主表达。由于之前的演出经验,让孩子们习惯了站上舞台,所以现在对他们来说,这时站上舞台没有了恐惧,只有些许的紧张,这份紧张是可以自主克服的。
6.最后是作为一个小观众的素养,每个娃上台都需要掌声,更需要认真的聆听,在一次次老师代领之下,学会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并尝试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及时鼓励。
而这样的活动和练习,正如每天关爱小绿植的行为是一样的,一次行为或许不经意,但是重复多次之后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或许就是无声的力量。在做中学,在行为中养成点滴的习惯,或许才能真正尝试将语言赋予自己心中想要的意义。从一个音、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段话、一首诗开始,一次次练习一次次积累。我们试着每天努力一点点,看看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