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和“站桩”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在混沌大学的公开课中,被问到一个问题,“您是如何形成这种观察人类的独特视角的?”
他首先回答不知道。停顿了一下,说可能是由于他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冥想,每年都会花四到六周参加一个retreat,关闭手机和一切电子设备,只和自己的内心相处。
看过《乔布斯传》的人都知道,乔布斯受到了禅宗和印度瑜伽两派思想的深刻。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是乔布斯生前喜爱的作品。
网传乔帮主喜欢带领公司高管一起静坐冥想。
我最近在看这本《禅者的初心》,也在反思自己在“正念”、“冥想”这方面的练习。
练习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站桩”。时间上,我从一六年九月开始,断断续续冥想,到十月改成站桩,尽量保持每天不间断。练习长度,从开始的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形式上,开始只是保持安静、到听音乐、到安静、到现在听音频引导(下面会提到)。
本文结合我看过的南怀瑾的书、和最近刚在Coursera上完的"Demystify Mindfulness(下面翻译成“解密正念”)"(这个课程是免费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搜搜看。不过需要翻墙。),谈一谈我对冥想、正念、调息的认识,和自己练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凝神观想”和“定”
南怀瑾讲“观想”
凝神观想是一种修炼的好方法,只有达到一心不乱,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可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实非易事。心空即心定,心定才能心空。唯有达到心的空灵澄澈,方能安心定心,一丝不乱。然而,安定心神的功夫是成年累月积起来的。
在站桩四个月的时候,我有过反思,冥想时并不能全程集中注意力。太极老师教了“数呼吸”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一吸、一呼,记为“一次”;一吸、一呼,记为“二次”, 以此类推,顺次计数。如果注意力跑开了,没有在呼吸上面了,就重新计数。
我使用这种方法时,发现在三十分钟里,每次连续最多数到七、八次就断了(然后重新计数)。然后郁闷不已,我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实在太短了。
“解密正念”里面也提到这种“数呼吸”的计算方法。课程并不提倡这种方法,觉得这会给练习者带来心理压力(表示认同)。课程里面提倡的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跑开了,就轻轻地把它拉回来。
我现在跟着“解密正念”得音频练习。
引导老师说:当你意识到注意了跑开了,非常好,说明你“意识”到这一点了(我们时常在auto pilot mode而不自知呢),然后,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呼吸上。注意力跑开多少次,就把它拉回来多少次。don't be too harsh on yourself。
这样,心理负担减轻不少,最近几次可以跟随引导站40分钟。
需要保持每天的练习并不是很容易的。有时会间断一、两天。以前我都会很郁闷,觉得又没有做好自我管理。听完这堂课以后,心理上放松了不少,不再会过于自责。如果真的由于种种原因当天没有办法练习,也不会心理负担太重,focus在做好计划,第二天抽出时间练习。
说一下“技术”层面。
课程要求冥想时是坐着、或者躺下(不能睡着),就想瑜伽。我采用的是太极站桩的方式,顺便练习腿的力量(下面会讲到为什么需要练习腿)。
无论采取哪一种姿势,需要脊背竖直,头、颈、背、腰、臀部在一条直线上面。
站桩的话,双肩后绕下沉、膝盖不能过脚尖、髋和臀部向前,使腰向后与背成一直线。
南先生讲“定”
宇宙万象与身心汇合,成为一体,便是佛家所谓的“如来大定”的境界。
我们的思想一天到晚乱七八糟,在佛学上名为“散乱”。不思想不散乱的时候,就睡着了,这是“昏沉”。或者刚迷糊了一下,没有睡着,是“细昏沉”。不散乱也不昏沉的境界就是“定”,就是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个修养随时都可以从内心练习。
南先生讲“观想”,须每天早晚各练一次。
“观想”的关键在于练习集中心念、专一精神。他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法,比如可以观想观音、耶稣、父母、或者钱也可以。总之,要先训练意念专一、不要散乱。日就自可自己做主,达到想专一即可专一的境界。
如果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就可以不用番茄钟啦,哈哈。
生命力之衰
中國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論,都會談到人類關於「死」的問題,無論男女,每一人的死亡,都是自腳部開始,道家深明此理,故訓練「息息歸踵」,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釋「踵」為足心的「湧泉穴」。
試觀嬰兒躺在床上自玩,經常是活動他的雙腳,而雙手反而很少活動,後來漸漸長大,仍然愛跑、愛跳,雙腳好動,中年後一變,卻愛坐喜靜,反而討厭年少好動的人,殊不知他半身活力已消減,下身等於半死狀態了,所以倦於活動。再看老年人,坐時更喜將兩腿蹺起高放在桌上,才覺舒服,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兩腳易冷,老態呈現出來了,若老年人能腳底發燙,腳下有力,則是長壽的徵兆。
又看胎兒的呼吸用臍,丹田在動,嬰兒呼吸雖用口鼻,而丹田仍還自然在動。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動無力而靜止,改變位置,上縮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後一口氣不續,鳴乎哀哉--從此報銷。可見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漸往上,逐步衰竭。
——摘自南怀瑾《太极拳与道功》(偷懒了,这一段没有敲一遍,而是在网上找到原文ctrl+C & ctrl+V的。没找到简体字版本的,将就看一下繁体字的罢。)
虽然没有敲一遍,我也把上面这一段反复看了好几遍。得出的结论就是。
- 坚持运动。
- 要注意足部、腿部的保暖。要穿袜子。
- 平时注意要深呼吸。时常提醒自己要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而不是胸腔呼吸(浅呼吸)。
关于“正念”、关于练习“正念”
第一次接触到“正念”这个概念,是去年听樊登读书会讲到“正念的奇迹”。
这本书里面对于“正念”的定义是:“关注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比方说,洗碗,就好好洗碗,感觉水流过手、感觉手摩擦碗。如果一边洗碗、一边想着马上要看电视了,那就不是“正念”。
听"Demystify Mindfulness",让我对“正念”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Demystify Mindfulness" 按照字面翻译是“解密正念”。
不过听完课以后,我很不愿意把mindfulness翻译成“正念”。英文和中文还是有区别的。即使中文的“正念”都有不同的解释。
这门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讲理论、一部分是实践,每周(一共五周) 提供两、三段不同的音频,供学生练习。
录制音频的两位老师分别是牛津大学、和Bangor大学的专业教授“Mindfulness”的老师,声音非常有磁性。我跟着音频,很容易就度过一段三十分钟的冥想时光。
在第一周的课程里面就提到,上这门课的学生需要保证每天一定的时间跟着音频练习“mindfulness”,如果你不能抽出这些时间,那么你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现在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来上这门课。可能你还没有做好准备,那就等做好准备才来上。
冥想、站桩都只是练习“正念”的一种方式,通过练习,可以提醒自己“时刻在当下”。
对我来说,每天抽三十分钟站桩还是非常challenge的。以前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想着,这三十分钟快点结束吧,我也算“完成任务”了,可以去忙别的事情了。
“解密正念”、和《禅者的初心》,都传递了同样一个意思:不要去想完成了练习就可以达到一个怎么样的结果。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你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你要去经历、体会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练习本身、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为什么要练习冥想、练习“正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由。尤瓦尔·赫拉利和乔布斯有他们练习的理由。
我的理由是更了解自己。
请原谅我矫情一下,用尼采的这段话来结尾: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