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薄薄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浓缩了杨绛先生这一生对丈夫、对女儿深深的爱与思念。写在一生挚爱去世四年之后,重温一生中63年在一起时温暖的家庭生活时光,三个人相携相扶,相爱一生。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我们俩老了
梦境也总能反映出一个人日日的思念。即便刻意去忽视,但在你不易觉察的缝隙,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潜意识总是不会欺骗你。
在梦中,钱钟书一声不响地撇下她自顾自走了。开篇便奠定了全书的基调,预示着结局,钟书先一步离去。梦中的凄凄惶惶,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呢?
每一个人,都知道会死,还是在过日子。
我们仨失散了
钟书大概是记得妻子对于梦中撇下自己而去的埋怨,叫她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人生如梦,三个人走上古驿道,而后相聚相失。是人生的实际境况,却又如梦似幻一般消失不见。在这个长达万里的梦中,使得妻子能够送了一程又一程。
一家人都是单纯简单的性格,在一起的日子看似幼稚,充满童趣,却也有着最简单的快乐幸福。看他们吃早餐的片段,字里行间总能感觉到“学霸”一家的生活条件在那个时期可真好。
“爸爸”突然被一辆汽车“带走”"开会”,先是消失,然后终于还是取得了联系。从此,娘俩走上古驿道与钟书相聚的日子。但是,不知道的事,别问,这是规矩。
在这段长达万里的时光里,杨绛先生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与女儿之间,痛苦却也快乐。痛苦的是要一步步送别病重的至亲,面对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煎熬;快乐的是还可以与最爱的丈夫与女儿在一起,度过相携相扶的有爱时光。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重温一遍往日岁月,三个人再聚聚。
年轻时候,两个人一起去英国留学,在牛津孕育宝宝。生活过的并不宽裕,但却也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出趣味来。每日饭后的出门走走,成了“探险”,与朋友们相聚,将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这对学识渊博的"学霸“夫妻和他们聪明刚直的爱女,相伴相随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一路走来尽管坎坷,却也都凭借着一份“呆气”执着的一步步走过来。他们不求名利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可他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63年。
三个人互相独立,互不相扰,却也相携相扶,相爱一生。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