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此诗,历来被赞为神韵,可谓誉满千秋。对此诗的解释,却是聚讼纷纷,莫衷一是。
此诗,是太白于开元十四`年出蜀之时,自峨眉山,经平羌江,清溪,三峡,航往渝州,在途中所作。二十八字嵌入五个地名,组织精巧,情景相生,无堆砌之痕。峨眉山月,乃指峨眉山,平羌江的上空之月。其《登峨眉山》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出蜀之李白,是以峨眉山月作为故乡之象征。
诗评家对半轮所指各有争议,顾刃《试析李白之峨眉山月歌》,认为半轮为残缺之圆月,烘托诗人离蜀难舍之情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邓小军认为,半轮,指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日中午十二点月出,月相呈为半圆而弓背朝东。入夜十八点月在中天,午夜二十四点月落,上半夜可见月,而下半夜不见。李白诗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又言夜发清溪。夜发,是后半夜即拂晓前出发。思君不见,君指峨眉山月,是上半夜见半圆月,而后半夜不见,可知正是上弦月。
此诗起句,峨眉山,写地点景物,月半轮,时间为夜,按邓的解释,把夜里的时间限定的更加确切。秋写节候。此句无一闲字,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夜月图,蜀天入夜,万里蓝空,半圆秋月高悬于峨眉之巅。句中秋字,乍看平淡无奇,似乎只点时令,但从诗人游踪来看,正是爱恋峨眉月深挚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上句仰望,此句俯视,影为月影,承起句而来。仰俯之间,寥寥两笔,勾画出恬馨夜景。山峦月影,流水江天,融合成一幅明丽的夜航图。东流的江水,恰如诗人绵绵离情,白描的笔法,有情有画,真切传神。首次二句,是诗人当夜所见之景,信口歌吟,情真意切。
夜发清溪向三峡,航程时间为夜,地点去向,是从清溪航至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为全诗之眼,通篇寄托于思,诗人见月而思,思而生情,情如流水。君为何指,评家所评不同,有曰君为友人,李白清溪至渝州,见峨眉之月,却见不到峨眉山之故人,因而思念。亦有曰君指峨眉山月,拟人,亲切,切题。吾思,君或指故乡。
苏轼《送张嘉州》诗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难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谪仙诗意含藏,东坡显然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