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有一座越不过的高峰,据说读懂了,可以破解人生幸福的密码,这就是阿德勒理论。阿德勒理论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信徒,典型代表是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者,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师,灵异人士和心灵导师,当然,更多是普通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一个人在40岁之前读不懂阿德勒,而要实践阿德勒思想,则需要用当前年龄一半的时间。这样算起来,就算一个幸运儿在40岁开始接触阿德勒理论,要真正学懂弄通用明白,需要到60岁。用中国人的话,已经是耳顺之年了。到底阿德勒是何方神圣,阿德勒做为与弗洛伊德、荣格等齐名的心理学家,为什么很少站在舞台中央?而在100年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眼见着很多人的灵魂已经跟不上奔跑的速度,需要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才又不得不求助于他。
阿德勒的生平在度娘里随便可以查到,其实个人觉得倒真没必要深入探究他本人。就像海明威那句有名的"吃到好吃的鸡蛋,并不需要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一样,更主要的是了解他的理论体系。阿德勒理论体系其实并不复杂,但难在它是信仰一样的存在。简单地说,它颠覆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因果论",而用"目的论"替代。它不是作为治疗工具存在,而是引导心灵走上不一样的路。比如,阿德勒说过这样的话: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没有一个人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看着这段话,你会不会有一种跟他干一架的冲动。如果是这样,那学习他的理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他能用一己之力把你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打个粉碎,还要踩上一只脚。下面借用一名网上大v的总结,说说阿德勒理论的"有用性"。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来自自己的心灵中。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阿德勒却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的学说里,所谓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比如,和异性谈话会脸红,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焦虑。但阿德勒说,探讨这个症状没什么意义,探讨这个症状背后的目的——终于可以让你死宅到底了,却又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人生才真的开始,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却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当前的自己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这是阿德勒理论最浅显的版本。但越是表面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其实实践起来更难,因为不是真懂真会。这就跟股票投资一样,都知道赚大钱的技巧在于"高抛低吸",可赔钱的永远是大多数。只有把理论的前提和逻辑搞清楚,才能够真懂真信真实践,而不至于端着"鸡汤一碗",把自己搞成傻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