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对与小丑
(对联相声)
2009年元月
甲:(走上台,见乙从对面走过来)大牛,你新年好?
乙:好,好,你也不奈吧,
甲:托你的福,还混得可以。
乙:听说你最近又开始研究国学专攻对联了,快成大师了吧?
甲:哪里哪里,略知一二而已。
乙:那能否给大家展示展示?
甲:可以,不过得请你配合配合。
乙:可以,怎么配合?
甲:其实很简单,我说上句,你就对出下句,只要下句与上句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字数一样,词性一样,符合上句声韵便成。
乙:前面的我理解,可下句怎么还要有身孕?这怎么可能呢?
甲:不是让你有身孕,是指你对的下句要符合上句的声韵,或者说符合平仄关系。
乙:平仄?什么是平仄?
甲:简单地说吧,普通话里有平声、阴平、上声、去声四声,平声、阴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乙:那怎样才能符合呢?
甲:一般来说,上句是平起仄收,那么下句就应是仄起平收,当然上句也可以是仄起平收。
乙:那下句是不是就应是平起仄收?
甲:对,真聪明。例如:色难对容易,色难为仄平,容易为平仄。
乙:哦,是这样,那色难怎么对容易呢?
甲:你看,色与颜近义,即颜色、容颜近义;难与易相反,即困难与容易相反。
乙:还真对得上。
甲:大牛。
乙:小丑。
甲:你怎么叫我小丑?
乙:你不是也属牛吗?年龄有比我小几个月,岂不是小丑又是何哉?
甲:还行。
乙:对上了吧,伱再来上句。
甲:大牛吹牛;
乙:小丑遮丑。
甲:大牛吹牛牛头不对马面;
乙:小丑遮丑丑媳终见公婆。
甲:大牛吹牛牛头不对马面,面如土色羞见牛;
乙:小丑遮丑丑媳终见公婆,婆娑舞蹈乃是丑。怎么样?
甲:凑合,还是“丑”。
乙:很有意思,怎么又回来了。
甲:这种手法叫顶针。
甲:这对联的作用可大了,可言志,可抒情,可讽刺,可破案,可…
乙:慢,慢,还破案?
甲:是,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个老农种了一园西瓜,瓜熟后,连续几天发现有人偷吃,老汉便想出一条妙计。
乙:什么妙计?
甲:他在瓜棚子栅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瓜果园中已喷毒粉,诸君切勿摘取;下联是:老汉门前早备解药,泻者赶快来拿。
乙:有意思,那结果呢?
甲:那小偷因腹泻不止,只好前来索取解药。
乙:还真能用对联破案,妙哉,妙哉。
甲:还有几例,可否想听?
乙:当然。
甲:宋代有一小康人家的儿子是一个读书人,文墨也不错,经媒人介绍找了从未见过面一个不错人家的女儿为媳,结婚那天晚上,客人散尽,新郎想进洞房可新娘子把门闩上了,进不去,新郎叫门,新娘却说,你若对上我的上联便可让进。
乙:那上联是:
甲:上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
乙:那新郎对上没?
甲:新郎想了很久没对上,只好在另一房间呆了一夜。
乙;那新娘等的好苦啊。
甲:第二天早上,新郎再叫门时见门虚掩着就进去了,新娘见新郎就问:你方便去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
甲:我?
乙:那新郎…
甲:新郎纳闷便说,我一夜在另外房间睡怎么会?
甲:新娘一听,就蒙着脸跑出去投河了。
乙:那为啥?
甲:你问我,我问谁去?
乙:这…
甲:女方家听说刚过门的女儿投河了,就认为是男方害死了女儿,于是把男方告到了官方。
乙:案破了吗?
甲:欲知究竟,且听下集。
大牛对小丑(二)
乙:(先上台,见小丑过来)咳哎,小丑早。
甲:不早不早,破案刚到。
乙:案破了?
甲:破了。官府接到状子,提审男方新郎,新郎喊冤,并把新婚晚上新娘要他对对子及第二天早上的情况学说一遍。官府可又找不到证据证明是男方害死新娘,案子就此搁下。
乙:后来呢?
甲:后来嘛,没过几天,正好包拯路过此官府,听说此案原委,便来到男方家的院子里查访,在院子里发现几把椅子和几棵梧桐树,查访中又了解到新婚那天正值农历十五。包丞坐在椅子上并移到梧桐树旁,思索一会便心中有数了。
乙:为啥?
甲:包拯出了一张告示:定于某月某日在新郎院子里审梧桐。
乙:荒唐,离奇。
甲:是啊,这告示一出,村民就议论纷纷,审梧桐那天,周围许多人来看热闹,这包拯正坐在台前,将惊叹木一拍便道:梧桐你是如何害死新娘的?如实招来。
乙:可笑,有名的包拯竟如此荒唐?
甲:这话音一落,立即引起观看者哄堂大笑。
乙;不笑才怪呢,我看他如何收场。
甲:“这公堂之上,岂能哄笑喧哗?统统给我二十大板。”包拯这一说把围观者怔住了,不再哄笑喧哗了。
乙:我看他如何往下审。
甲:包拯接着说,你们如果想免去皮肉之苦,倒也可以,只要你们中间有人能对出我的上联便可。
乙:上联是什么?
甲:上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
乙:有人能对上没?
甲:有一个公子模样的小伙子大声叫,“你说话算数?”“算数。”小伙子听后便说:“点灯登阁各攻书。”“对得好,免打”。
乙:包拯继续审梧桐?
甲:包拯这时把脸一沉叫道:“把这小子抓起来,先打他五十大板再审。”
乙: 包拯咋出尔反尔?
甲:因为他是害死新娘的元凶。
乙:那是为什么,
甲:你想想。
乙:对了,那小子一定是躲在新浪家里准备闹房,可听了新娘让新郎对的上联后便起了坏心,结果发现新郎对不上并在另外房间睡觉去了,便对上下联进入房间将新娘奸污了。
甲:对.
乙:第二天早上,新娘未醒时,此人便悄悄溜走了,而新娘以为是对上下联的新郎,因此便问新郎为何去了这长时间,可新郎说自己在另外房间安息,新娘便知自己被奸人所辱,顿觉无脸见人就跑出去投河了。
甲:不错。
乙:那包拯为何不说上联而说下联呢?
乙:啊,那是为了证明这小子是否听到新娘的上联。
甲:真聪明。
乙:既然你说对联有这么多作用,那它能使你升官、使你找到爱情吗?
甲:能。你知道哪双喜字是怎么来的吗?
乙:不知道,你说说。
甲:好。宋代一富豪人家有一独生女儿,娇媚聪慧,文采飞扬,颇得父母疼爱,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如意郎君,父母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女儿提出一个征求下联找郎君的办法。
乙:怎么个征联找郎法?
甲:那富豪家在门口搭起台子,台子中央挂起一副对联的上联,并说谁要是对上下联谁就是我家的乘龙快婿,可是一连好几天能没人能对上。
乙:那咋办?
甲:凉拌。正在那家着急的时候,王安石赴京赶考路过此家门口,看到“走马灯灯走马灯灭马停”那上联,连说:好对!好对!
乙:那他对上了吗?
甲:那家的下人,听到王安石的话后立即报告东家,东家立即差人找这小伙子,可王安石为了赶考早就离开了。
乙:那后来呢?
甲:王安石考试登上榜首,便到殿上接受皇上面试。皇上经过考察测试,确实觉得王安石才华横溢,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了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便出了一个上联让他对。
乙:那上联是:
甲:那上联是:虎跑旗旗跑虎旗卷虎藏。
乙:那王安石对上吗?
甲;王安石不假思索地对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灭马停”皇上听后高兴地说,好,好。
乙:后来呢?
甲:王安石从殿上返回时突然想起路上那家出联招亲的事,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看那家招亲招着没,一看还真没招上,于是就对出了下联,成了那家的乘龙快婿。
乙:这与双喜字有啥关系?
甲:急什么?正在那家为女儿成亲办喜酒时,一快马飞奔而来,送来王安石被皇上钦点为状元的喜报,顿时上上下下万分喜悦,王安石连连说,这真是双喜临门。于是乎,他便在喜字旁边又加了一个喜字,双喜字就这样产生了。
乙:还真是一副对联既成了状元又找着了如意爱人,一举两得。
甲:那你还不好好学学国学,也来个双喜临门?
乙:可是我已经有老婆了。
甲:那就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