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算术的学习
孩子在学习计算之前,要拥有必要的本能知识,要先对一些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像之前的感知练习都是为孩子的大脑发展打好基础。例如长、短、明、暗等概念。在进行识别物体形状差异的练习时,孩子理解了“一致”和“区别”的概念,先认识了相同的物体,然后再将相似的物体按一定的持续摆放好。
两岁半孩子的大脑对老师过早教他们进行算术,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可以通过插孔游戏慢慢的进行知识储备。
当孩子的大脑做好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算数学习了。在进行算数练习时,我们还需要运用感知教育时采用的同样的教具。
我们可以用一根长木棒教孩子算术。需要先将长木板分成10个10厘米长的小木棒,并将它们分别涂成红色和蓝色。
我们将木棒摆好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计数了,用手一个一个点木棒,并数1、2、3等数字一直数到10。
我们还要运用之前常用到的三段方法,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计数概念,并让孩子识别单个的小木棒。
1. 我们把三个木棒放在孩子面前,指着木棒或者一次握在手中,并说:"这是1""这是2。""这是3。"
我们指着木棒的分割线,再次明确的告诉孩子:"1、2,这是2。""1、2、3,这是3。"
2. 然后,我们跟孩子说:"请给我2。""请给我3"
3. 最后,指着小木棒问孩子:"这是几?"孩子会回答:"3。”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数:“1、2、3。”
当孩子掌握了这3个数字之后,就可以继续按顺序教孩子计数了。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每次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1个或2个木棒。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计数概念。
当孩子读出一个数时,这个数有一个相对应的具体实物存在,也就是数与实物的结合。
当孩子进行8+2的运算时,会在一起摆放两个不同的木棒。一个木棒是由两个长度相等的小木棒组成,另一个木棒则由8个长度相等的小木棒组成。
使用教孩子认识长度的教具来教孩子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会简单很多。
孩子先将木棒按顺序排好,然后拿起小木棒(1)放到9旁边,再将(2)放到8旁边,以此继续摆放,直到摆到5为止。
这个摆放过程演示了十以内的加法。9+1,8+2,7+3,6+4
孩子要将木棒放回原来的地方,就要先拿走4,并将其放在5的后面,然后再一次拿走3、2、1。这样木棒就回到原来的位置,同时孩子进行了减法练习。即10-4,10-3,10-2,10-1。
还有一个教具,是一盒光面的卡片,卡片上黏着砂纸做的从1到9的数字。
让孩子触摸数字,并说出摸到的是数字几。
老师教孩子认识数字,这一过程要做更多工作:首先,老师要示范如何将数字卡片放在对应的木棒上。孩子掌握之后,再教孩子学会将数字卡片按大小顺序摆放在木板上。
数字下面放对应的物体:这套教具里面有若干个格子的盒子,在每个小格子里都印着数字。
孩子看到格子里的数字,就将相应数量的木钉放进格子里。
还有另一种练习方式,将所有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然后在数字卡片上摆放相应数量的小物体。
如果我们不使用相应数量的小物体,而是使用与木棒10一样长的工具,就可以进行10以上的数字的学习,即10,20,30,40,50,60,70,80,90。
还可以使用这样的家教具,有一个框架,上面嵌有10到90的卡片,就固定在框架上,数字1到9可以移动,并且能将0盖住。(图29)
我们还可以用小木棒进行这个练习。先从框架上的10开始,将木棒10拿出来,然后把木棒1摆放在木棒10旁边,同时移动数字1将0盖住。
接下来将木棒1从框架上拿走,在放上木棒2和数字2,直到木棒9和数字9。
接下来的练习则需要用两个木棒10来组成20。(完全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