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四)
文 / 尹清秋
01
我的朋友小 A 最近有心事。从远远的北京跑来深圳出差顺便找我相聚时,很明显感觉到她的心不在焉。
小 A 是典型三高的美少女,高学历,高颜值,高嗓门。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到一年,168 的个子,带着圆圆的黑框眼镜,披肩的长发柔顺地搭在白衬衣上。不开口的时候,任谁见了都是沉鱼落雁、我见犹怜的楚楚状。
“不知道是不是我玻璃心,有件事情我真的还没完全走出来,想起来就生气!” 小 A 边吃饭,筷子戳的碗直响。
“哎哟哟,谁惹我们可爱的 A 同学生气啦?” 我边吃边打趣地聊着。
原来是因为工作,小 A 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助理,因为刚毕业工作很出色,深受其总监的认可。一个月前,其总监约了一位媒体界大咖见面,但因为总监临时有事,便指派了其信任且重点培养的小 A 去与大咖见面。
这位大咖呢,是一网媒的前总编辑,辞职后去了优酷做内容总监,而且曾经亲自采访过微信之父张小龙。
小 A 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也没什么工作经验与阅历,去之前未作任何准备,与媒体大咖沟通不到三句便被大咖识破了真身。而大咖更是直接,抱着双臂居高临下地傲视小 A 说:我的时间很宝贵,跟你相谈我收获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被劈头盖脸教育了一番的小 A 为此很苦恼,她觉得自己确实还没什么 真才实学,但被这样无情地指着 ”羞辱“,内心很是崩溃。
02
因为职业性质,我经常会需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中高层和媒体。令我特别难忘的有两件事。
一次是去年某媒体组织的会员聚会,我代表公司出席。会长带领我们玩的很开心,又是爬山又是农家乐,还参观了其中一位企业家会员几万平米的园区。然而会后,会长解散了之前的微信群,告知我们相应的人会被移到相应的群里去,后面的活动会在相应的群里通知。今天同是企业级会员的学长问我有没有到现场(学长长我十几届,自己已经创办了公司),我才知道了他们新一次的春茶会,学长作为嘉宾出场分享,然而我并没有接收到任何关于会议的邀请。
另一次是某商学院组织的线下活动,出席的除了我这个 90 后,全是企业 CXO,有的完全财务自由同时投资了三四十家企业,还兼职拍电影;有的是知名主持人,创建自己的媒体营销公司;有的年纪轻轻,却已经完美处理过蒙牛、王老吉等大品牌的 315 危机公关事件,与江南春等人是关系密切的好友。后来的自由交流中,虽然能跟大家聊上一些话题,但很明显不是同一个 Level。
03
现在有种很奇怪的现象,好像谁都认识很多名人大咖。今天跟创新工场李开复合影,明天同毛大庆见面吃饭,后天又约上了茅台的董事长。似乎微信有好友,我们就真的是好友;只要朋友圈有合影,就是拜了把子的交情。
前几年刚入行,业内很流行 “混圈子”,那时候别人会很羡慕地告诉我:谁谁谁圈子混的很好,认识很多人。那时候我也是羡慕的,看到他们认识各行各业的厉害人物,看到他们似乎与谁关系都交好,你要帮忙他总会说 “这事儿啊,简单!我介绍 XX 给你认识”。
后面慢慢感受到:圈子不同,真的强融不来。你关心涨薪几千块,别人牵挂的可能是个几千万的项目;你觉得一线城市能租上不错的房子就很惬意了,而对方关心的是今年该在哪里再投资几处地产;你关心职业规划,而对方操心企业经营管理;你说咪蒙很火好赚钱哦,对方已经默默收购了好几个自媒体大号;你觉得在 “在行” 上约见大咖费钱费力,对方却宁愿花大价钱只为见大牛一面听几句行业分析。
04
“圈层” 是什么?
圈层背后是你的社会资源,你能为对方带来的价值。它有时候是资本财富,有时候是理念,有时候是出身背景,有时候是你的手段能力。但更多时候,是这些的综合体。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朋友小 A ,她初生牛犊,如果知道自己要见的人有些实力,并且是领导交代的任务,既不做见面前的准备工作,那对方觉得你肤浅也是理所当然的。与这种与自己相距甚远的人,大可以以请教的姿态。不在同一个圈子,就放下被过度看重的自尊心,虚心请教;如果放不下那颗弱小的自尊心,就请在平时苦练内功。
高手间的过招讲究你来我往,我推给你一个论点,你可以赞同可以驳回,但你也要有你自己的观点分享给我。如若只是一方的输出,另一方纯粹输入还眨巴着一双迷茫的大眼睛。那不是天真,是蠢!就像投桃报李,我们交换的要么是信息,要么是观念,要么用我的渠道打开你的产品销路咱们互惠互利。
如果你什么也不能带给我,对不起,我没时间陪你玩!
05
最后。
如果你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 “混圈子” 的人,却短期内又不可能一跃龙门。请保持谦卑并不断学习总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 “专家”。无论你是成为了写作大牛,摄影大师,媒体大咖,产品精英,还是健身达人,美食地图。只要你持续放大你的专长,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造,你对自己领域的理解、积累和观点便是其他人眼中的 “桃” 。
那些曾经把你关在门外的人终究会出来迎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