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张爱玲是上海人,所以她在上海居住过的地方其实远远不止常德公寓这一处,包括市三女中边上的开纳公寓、国际饭店附近的卡尔登公寓等等都承载过她的记忆,但盛名却都不及常德公寓。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爱玲大红大紫的那两年住的就是常德公寓,在这幢公寓里,诞生了许多部后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作品,如《沉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经典小说。
所以,在徐锦江先生写《愚园路》一书中,写道有关张爱玲的部分也调侃道:“我看这‘爱林登公寓’不如干脆直接改成‘爱玲登公寓’,我们可以看这边,原来的林是树林的林,改了之后就是爱玲的玲,可谓非常形象了。”
市三女中的前身之一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中,就在愚园路上。一条愚园路,在她读书生涯时来来回回穿梭其中,发生过多少往事,留下了多少记忆啊。所以徐锦江先生才会说,愚园路是最令张爱玲扎心的马路。
张爱玲与常德公寓其实不止这一段缘分。
两段缘分,一段香港前,一段香港后;一段成名前,一段成名后;一段在五楼,一段在六楼。那接下来我们就该来说说香港前的故事了。这段故事,还要从她的出身说起。
张爱玲何许人也?
上世纪40年代上海滩最红女作家、贵族血液都是她的标签。她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这个贵族,我们甚至可以从她的继母谈起。
续弦的继母孙用蕃是北洋时期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很多人只知道她的贵族血液源于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但其实她的祖父张佩纶也是清末名臣,母亲黄逸梵的祖父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所以,她的父母都是贵族后裔,当时他们的结合被世人认为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但他们的门当户对也仅仅在家世背景层面,在思想上的高度确实完全不同的。
张爱玲的父亲是典型的遗老遗少,母亲却是新时代的女性。所以,母亲在张爱玲4岁时,为了逃离家庭母亲是庶出,也许也正是这个缘故,她深刻地明白一个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她在培养女儿这件上是非常看重的,她坚持要让张爱玲就读贵族学校。可是呢,她自己又是一个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人,并且她认为张爱玲的父亲完全有能力承担她的学费,所以并不舍得为张爱玲付昂贵的学费。
她的母亲于她而言,几乎只是一个美丽的陌生人。时尚而现代,她羡慕母亲可以自我地生活,她甚至崇拜母亲一双三寸金莲走遍全世界。所以
张爱玲从小就是个学霸,考取了伦敦大学远东地区第一名,但是人逢乱世,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在她要去英国的那年,欧战爆发,所以她最终选择去英国殖民地香港去念书。而当时香港其实只有一所大学,就是香港大学。不过香港大学行的都是英国的规矩,而且非常富有贵族气息,所以就成了伦敦大学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