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几年又过去了,班长陈亮的孩子考入了高阳的学校,要来送孩子,找几个同学一聚,高阳叫了李娜,李娜当时是班里的宣传委员,班长来了,她不好意思推托,问了杨晓也去就答应了。果然是小范围的原来相熟的几个人,推杯换盏之间,大家说着家长里短,社会在迅速地发展,人们的焦虑也在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危机,也有人到中年的难言。
陈亮对高阳说:“你一个大教授还有什么难的?全班就你厉害,还考上了博,牛!”
高阳说:“牛啥,也难!要有成绩啊,否则职称不保啊!还有孩子要上高中了,有压力啊。哪像你啊,孩子上大学就解放一半儿了。”
李娜看着他们聊天,平淡地插上一句:“都是一样面对啊,生活哪有容易的,但也不是特别坏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凡人。
同学的情谊就是这样,分开了也不见得常联系,聚在一起自然感觉还是熟悉的,大都是有事儿了打个电话或者聚一下。他加了李娜的微信,有了微信联系更方便了。
高阳留在高校任教后,生活不再急赶着向前,可以安心地做些课题,比一般的同学生活状态要好一些。也更多了对生活的思考,也许是年龄大了,自从上次他见到李娜,从她的身上看到更多从容、知性,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有时工作闲暇,会看看她的朋友圈,生活、日常、学习动态,总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发现她学习的东西不少,有时发些学习的感悟,感觉与周围那些叽叽喳喳的女人们不同。有时朋友圈也相互点个赞,评一句。
转眼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也就是他的母校。他想到了自己高中时的生活,当然也想到了李娜那个一直挥之不去的身影。只要有空他晚上就去接女儿,在车上等待的时候,是难得的安静时间。
他看到李娜的朋友圈发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幸福是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他忽然想到生活到底为了什么?这么多年生活地幸福吗?
他点开李娜的微信,输入“你好”,却觉得太唐突,删掉,放下手机,晚上九点多的车窗外,看到停着不少来接孩子的车。拿起手机,“看了你发的文章,不错。”删掉,又删掉……“写幸福的那篇文章不错”点了发送。按灭手机,假寐,又拿起,没回,放下。“嘀嗒”回了,“稍等,在上课。”同时一个笑脸。
高阳有点失望也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不知要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