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1]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2]赋就一篇怀马融。[3]
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飘空。
【简评】
诗写月夜笛声,其中三、四两句,用“横碧落”与“清和冷月”将无形无象的音乐表现得可以视觉感知;五、六两句则运用历史故事,赋予笛声更加丰富的内涵。诗情优雅,诗味悠长。
-
[1] 碧落:道教把天的最高处称为碧落。
[2] 桓子:指桓伊,字子野,东晋人。据《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即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3] 马融:字季长,东汉人。曾著《长笛赋》。
冬景
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1]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2]橙切香黄蟹正肥。[3]
蓉菊满园皆可羡,[4]赏心从此莫相违。[5]
【简评】
诗写初冬的生活。诗中既没有对岁月流逝的伤感,也没有对寒冬的畏惧。在诗人笔下,冬天有冬天的内容,冬天有冬天的乐趣,一切都是那么平淡自然而又美好动人。此诗表现了诗人的达观,同时也融入了及时行乐的情绪。
-
[1] 朝曦:早晨的日色。
[2] “叶浮”句:谓新酒酒色如有嫩绿的树叶在浮荡。
[3] “橙切”句:谓蟹黄肥美,色如新切之橙。
[4] 蓉:指木芙蓉。
[5] 赏心:畅快的心情。杜甫诗:“暂时相赏莫相违。”
小至[1]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2]冬至阳生春又来。[3]
刺绣五纹添弱线,[4]吹葭六琯动飞灰。[5]
岸容待腊将舒柳,[6]山意冲寒欲放梅。[7]
云物不殊乡国异,[8]教儿且覆掌中杯。[9]
【简评】
诗写时令改变给诗人心境带来的愉悦。首联“阳生”、“春来”四字奠定了全诗畅快的基调。以下“添弱线”承“阳生”,“动飞灰”承“春来”,将时令带来的白昼渐长,气温渐暖的微妙变化形象化、具体化。颔联二句写人事。颈联则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岸容、山意、腊柳、寒梅,无不与人一样感受到渐渐走近的春的脚步,也“舒”、“放”起来。尾联则写诗人自己:当此春之将至,万物复苏之际,自己虽身处异乡,又岂能不倾樽倒瓮,及时行乐呢!乡国虽异而云物不殊,这种情感与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全诗氛围基调,是一致的。全诗结构完整,层层紧扣,脉脉相联,用字精妙,如以“将舒”承“容”、“欲放”承“意”,贴切传神,表现了杜诗锤炼之功。
-
[1] 小至:又称“小冬日”,冬至前一天。
[2] 天时:指自然变化的时序。
[3] “冬至”句:冬至后,白昼渐长,气候渐暖,接着便是春天的来临。
[4] “刺绣”句:据《唐杂录》:唐宫中以女功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五纹,即指五色。弱线,细丝线。
[5] “吹葭”句:古代有候气之法,用葭莩灰填律管内端,气至则灰飞而道通。冬至律为黄钟,乃气之始。葭,初生的芦苇。六琯,这里指玉制的律管。
[6] 岸容:指河边的物色。舒柳:谓柳树将萌发新叶,舒放枝条。
[7] 冲寒:冲破寒气。
[8] 云物:犹言景物。
[9] 覆:饮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