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之前卓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标题和开头是一篇小说的第一和第二个元素,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会有意蕴和象征意义,还有可能是整部小说的故事核;而短篇小说的开头,应该是一个提速的过程,具有抓人眼球或者总结性的意义。
一、标题
初次知道《如果大雪封门》这部小说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吸引住的其实是标题。短短的六个字,除了有一种诗意的美感之外,还会令人陷入无尽的想象之中。一看到标题,我的脑子里就已经出现了大雪封门的那个景象。当然,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是没见过大雪封门的,这个画面只能通过想象力来完成。
那为什么是《如果大雪封门》,而不是《大雪封门》呢?为什么要加上“如果”?
1、象征意义
因为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林慧聪来自南方,从未见过雪的他对大雪充满了渴望和想象,他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去看雪。就连当年在高考的作文题《如果……》中,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直接写了《如果大雪封门》。
所以,标题中加上“如果”两个字,才会有想象的意味在里面。而大雪封门只是一种描述,对于北方人来说,大雪并不陌生,在寒冷的冬天大雪封门也许是常态,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有南方人,才会对大雪封门有一种执着的想象。
“如果大雪封门”,象征着的不仅是林慧聪看雪的愿望,也象征着一群“北漂”青年想要立足于大城市的理想。
2、故事核
这个标题,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故事核。故事是围绕着雪而展开的,主人公林慧聪因为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而落榜,所以到北京投靠二叔,从而认识了“我”和米萝、行健。
他的作文之所以会写走题,是因为他写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雪,而他的老师也没见过雪,更加想象不出大雪封门的景象如何。最终导致了他连对半的分数都考不到。
他到北京投靠二叔的最大原因,就是为了看一看大雪封门,而“我”和米萝、行健等人又暗含着北漂一族在北京打拼逐梦的辛酸。
3、悬念
这个标题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如果”二字本身就有假设的意思在里面,所以一看到标题,我们的脑子里马上就会有了疑问,到底大雪封门会是怎样的情景?里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悬念就很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好奇心。
但是,它又会给人一个错觉,“如果大雪封门”只是假设和想象,我如果不看内容,就会以为大雪可能不会来,主人公的愿望也许不能实现了。然而,在故事的最后一刻,大雪来了,而且是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将整个北京城包裹住。作者最终还是让主人公实现了愿望,这个转折对于读者来说又是一种惊喜。
二、开头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
这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这句话包含着很多信息在里面。
1、如果没看下文,单凭这一句,我的脑子里会出现很多问号:宝来是谁?是主人公吗?为什么会被打傻了?说明了这个开头有抓人眼球的作用,读者会被它吸引住去看接下来的内容。
2、“北京的冬天来了”,这一句直接引出了主题,因为如果要大雪封门的话,必须得下雪,那什么样的季节会下雪?当然是冬天了,所以这句话起到了一个提速的作用,对应主题,又迅速引出下文。
3、读完全文之后,我们就知道,故事中对于宝来的叙述并不多,把他放在开头只是作一条隐线,来做一个侧面的交待。宝来被打傻了,暗示着林慧聪在北京的逐梦之旅并不顺利。也就是说,宝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如果没有他这一条隐线,林慧聪这条明线就不会塑造成功。
总结:
之前都是听卓老师分析,然后整理笔记而已,像这样去尝试细致地分析一部作品还是第一次。
虽然目前只是分析了标题和开头,也许有些地方分析得还不够准确,但感觉却很奇妙。原来标题短短的几个字可以蕴含着这么多东西,它跟文中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想起以前我都是先写好文章再来想标题,就觉得汗颜。
以前读过一些小说,开头的部分总是一大段的环境描写,我以为那是写小说的最高级手段。但经过这一篇文章的分析之后,才发现人家短短的一句话,就足以将读者带进故事里去了。
语言简洁、节奏明快的开头似乎更吸引人,这一点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学得会,目前先好好学习,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