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的革新,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的变动使得散文代替了诗歌的地位,在当时更加流行。散文在形式上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
历史散文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历史,也是中国最古的散文。它虽说一向被称为经,论其本质,正如《春秋》一样,实实在在是一本历史。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正说明了这两本书的本质。
在历史上进一步的表现,成为有系统的编年体的,便是《春秋》了,《春秋》也同《尚书》一样,被称为经的,尤其成为今经文家重视的古籍。《春秋》的文句虽然简短,但在文字的技术及史事的编排上,比起《尚书》来,都有明显的进步,让今人对于当时诸国有一个系统的印象。在造句用字上,《春秋》从《尚书》的文体中解放进化出来,日趋于简练平浅,建立了新散文的基础。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物质条件与文学观念的发展,历史的散文,呈现着高度的进步。如《国语》、《左传》、《战国策》诸书,都是当日历史散文中最优秀的作品。《左传》与《战国策》,更为后代散文家所重视,几乎成为学习散文的教科书。
《左传》无论在记言记事方面,都表现了极高的成绩。用着平浅流利的文句,把当日复杂的事迹,巧妙的言语,活跃地记载或表现出来。使我们现在读了,还能亲切地感受到当日政治舞台的状况和舞台人物的种种面貌动作和性情。一直到现在,它还保持着它活跃的散文的生命。如“吕相绝秦”“烛之武退秦师”“臧孙谏君纳鼎”“僖伯谏君观鱼”“季札观乐”“王孙论鼎”都能用委婉曲折的文章,表达当日巧妙的辞令。
而表现纵横裨阖之术的《战国策》,描述了苏秦合从,张仪连横,范睢相秦,鲁连解纷,邹忌的幽默,淳于髡的讽刺等一系列精彩篇章,可谓尽鼓舌摇唇之能事,极纵横辩说的大观了。而其文字无不委曲达情,微婉尽意,引人入胜,即使到现在,许多人仍是喜欢读它。
哲理散文
我国古代的哲理散文,当以《老子》、《论语》为最早。此二书出,在中国的文化界,才有所谓私人著述的作品。《老子》与《论语》不是老子、孔子手写,而是他们的门徒记下来的一种语录。这种简约的语录,在我国哲理散文史上,却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们读《老子》和《论语》的时候,时常有种突然而来忽然而止的感觉。这固然是因为散文尚在发展的途中,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当日物质环境的拙劣和文书工具的贫弱。《春秋》的历史文,《老子》、《论语》的哲理文,都是简约的文句,节段的形式,还没有达到单篇的式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原因。
老、孔时代,正是中国哲学思想发育的初期,还没有走到诸子争呜彼此辩论的时代。因此在他们的文字里,多是说明文的形式,而不是论辩文的形式。他们所讲的一言一语,虽俱有可论辩之处,然而在当日思想发动的初期,所谓理论的斗争,还没有产生,只要用那种平铺直叙的说明文字,便够表明他们的思想。
到了战国的诸子争呜时代,思想的宣传与斗争,蓬勃地发展起来,任何派的思想家要发表文字,非带着斗争的论辩的形式不可了。因为思想的发展,文字也跟着发展起来,于是第二期的哲学散文,带着长篇大论的姿态,讽寓犀利的辞句而出现了。在《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诸书的文字里,文章的气势格调虽各有不同,所表现的思想虽各不同,然都带着论辩的斗争的形式的事,却是一致的。
论辩的散文,是由墨子开始的。墨子是一个苦行的富有同情心的宗教家。所以他讲兼爱非攻,信鬼神信天志,同时他又是彻底的功利主义者,因此他主张薄葬非乐。这些思想反映到文学上,变成了尚质与实用的文学观。他的文字虽不华美,然而无不条理谨严,说理明畅。在我国古代学术界中,墨学最讲究方法,开名学之先导。较之欧洲的逻辑,印度之因明,虽无其精深细密,然却有些近似,故其学说之立论,都是采取首尾一贯的论理形式。因此,他的文字,也就成为最谨严、最有条理的论辩文了。
在当代的儒家里面,以孟子为最有文采。孟子的文章不仅文采华赡,尤以气胜。他自己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们现在读孟子的文章,就有这种感觉。不待细细思考他的内容,便已为那种一泻不止的滔滔雄辩的文气吸引住了。他行文的主旨总体都很严正,偶尔举例取譬之时,时时露出一种幽默,使人得到轻松的欢乐与会心的微笑。如牵牛过堂,齐人妻妾诸段,实在是巧妙,然而又是无上的滑稽与讽刺。这也可以说是战国文体的一般特色。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散文家。他有绝出的天才,超人的想象,高尚的入格与浪漫的感情。文字到了他的手里,成了活动的玩具,颠来倒去,离奇曲折,创造了一种特有的文体。
其次如荀子文的朴质简约,韩非文的深刻明切,都是各有其特色。荀子的《劝学》、《性恶》、《礼论》、《乐论》、《非十二子》,韩非的《孤愤》、《说难》、《显学》、《五蠹》诸篇,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是带着斗争论辩的形式,深刻锋利的笔锋而出现的有力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同当时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是保持着一致的步调。由古代的《尚书》到《春秋》以至于《国语》、《左传》和《国策》,这是一条分明的历史散文发展的路线;由《老子》、《论语》到《墨子》、《孟子》、《庄子》以及荀、韩诸子,这又是一条分明的哲学散文发展的路线。随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进步,文章的质与量,形式与内容,修辞与布局,也都跟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