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聊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为何会从一个热血青年,变的苟且偷安?
其实说到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相信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亲小人远贤臣一位软弱无能的人。但事实相反,
在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的大军打到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的城下。当时北宋皇帝宋钦宗吓得是魂飞魄散,主战的大臣李纲被他贬到几千里外的边疆。宋钦宗只得派丞相张邦昌和赵构到了金国做人质,金兵们想先给他俩来个下马威。金兵把俘虏北宋的士兵绑在大树上,一刀一刀的活剐了,张邦昌吓得是瘫倒在地上,以袖掩面是浑身发抖;而赵构是面不改色,昂首挺胸观看。金国的将领们都认为大宋的皇室都是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之辈。而这个赵构却是胆大包天,所以都认为赵构是个假王子!
说到这,那么为何一个如此热血青年的赵构,最后当了皇帝却变的软弱、逃跑、避战、乞和了呢?其实与以下几点有关:
1、畏惧金国,心有余悸
宋高宗赵构正是由于父兄被掳才能顺利继承帝位,自然心有余悸,生怕自己也会落得此下场。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赵构也一样。从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再加上此前缺乏经历,犹如初生牛犊,所以能勇敢无畏。如今当了皇帝,既有保存宗庙社稷的责任,也体会到了九五之尊的感觉,加之作为皇帝也是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也难怪赵构会害怕。
2、制止宋钦宗南归以讨回皇位
我们都知道,赵构是徽宗的第九子,本来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做皇帝。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进攻,俘获徽宗、钦宗及几乎所有其他皇室成员,赵构因为滞留在外逃了劫难。这时候宋人为了举旗帜推他出来。他倒是把旗帜举起来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成为他的心病,也是大臣们时不时要想到的,这就是钦宗回来了“不知何以处”。
因此,赵构的办法就是顺水推舟,拖延时间,让钦宗死在金营中。不过由于其父亲徽宗赵佶和母亲韦氏也在金营中,他不忍他们被害。所以赵构对金国是攻攻守守,最终在绍兴建元以后,一旦金军收敛,他便竭力自守,从长远上争取南北并存的局面。这时候钦宗便自然成为不可归的人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金废掉了刘豫伪齐傀儡政权,派乌陵思谋把“国书”递交给南宋朝廷,赵构马上接受,承认金国的权力。据邓广铭考证,这封“国书”中列了金、宋谈判的条件。其中宋的条件是:一是送还赵佶的棺木;二是送还赵构的生母韦氏;三是把原属伪齐的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地区一律划归南宋。
3、对武将既倚重又猜疑,最终革武职保皇威
当宋廷亡命如缕,高宗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不得不重用武将,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但是偏安江南以后,君臣之间的猜忌便增加,特别是经历苗、刘兵变以后,杯弓蛇影,自感在武人政权中岌岌可危。而且宋代开国时太祖“杯酒释兵权”便有防止武人干政的“家法”。赵构便多次与一些文臣商议收兵权之事。他先后杀害岳飞,解除韩世忠、刘琦等大将的兵权。但是武将权威滋长的土壤是战争,所以为了铲除这块土壤,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战争。“绍兴和议”一箭双雕,既保全了半壁江山,以使钦宗长期为人质,又可削弱武将们的权威。
4、裁军以节省开支安定天下
除朝廷之内的危机而外,乱世之流民也会威胁皇权。自他即位为帝以来,农民起义便未间断过,大的如钟相、杨么起义,花了五年才镇压下去。赵构分析其原因,是休兵未得,时取于民,额外征收欲罢不可,所以有人就要造反。于是,在他的治理下,南宋也很快地走向了繁荣。
纵观赵构一生,他的性格极为复杂,也很矛盾。他既有雄心壮志,也以自身利益为重。当他初入金营时,因为没有利益纠葛而表现为热血青年。掌握到权力后,胆怯、猜忌与自私就充斥其内心。类似的还有明代宗景泰帝,立场变了,心态变了,看似不正常,实则在情理之中。
好了,本期内容就大家介绍到这,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更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