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
周五的晚上不会自己做饭而是叫个外卖或是买现成的,都是喜欢吃的小吃零食,慢慢咀嚼,边看视频,享受一周工作后的休闲时光。这个行为好像是一个心理暗示,预示着周末来临神经放松下来吧。
同时也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每逢周五的晚上一定要把房间打扫一遍,把脏衣筐的衣服全都洗完。因为收拾房间洗衣服应该是周末必须要做的事情,又不想让这件事花掉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慢慢养成了一定要在周五晚上收拾的习惯。
最近工作的压力小了很多,不忙的时候,人的精神放松,同时懒散了不少。说好的看书写字,并没有如愿完成。这个周五,回到家后因为一些琐事同时也有点累,一直快到晚上11点还没打扫房间,但其实心里知道这件事一定要完成,这时候习惯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了,潜意识里明白,如果我这件事再不做,那距离自我放纵又近了一步。
可能第一次放弃了不做,会有愧疚感,第二次不做,可以轻易地找个理由原谅自己,第三次可能轻而易举地放过自己,再后面这个习惯不再成立。于是在那个瞬间,我看了下时间,问了下自己,这件事你还要不要做,如果不做,你的心里不舒服,可能这个周五睡觉都不踏实,如果要做那就赶紧行动起来,拖拉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声音说:做!那就不犹豫,拿起工具,完成后,心情立马愉悦了很多。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却触动了我,又受到了一些启发。
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
如果给自己制定一些规矩,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养成习惯,甚至是有些强迫症,这会让坚持变得没那么难过,比如说公交车的时间就是用来背单词的,比如说周日的晚上就是用来做下周计划的,比如说晚上 10 点到 11 点要听一节网课,比如说晚上 9 点钟就是要做运动的等等,比如说吃完饭的 30 分钟就是要站立而不是坐着等等。
这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良性的行为越来越多,坚持下来毫不费力,成为我们个人的一部分的时候,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就像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它所带来的成果也是无法估量的。
同样的,我们有意无意地也执行着这样的行为习惯,只不过很多都是太顺着自己的,比如说周末一定要赖床到 12 点,比如说晚上一定要等到凌晨才睡,即使已经没什么一定要熬夜的理由,还是会拖着不睡,再比如说睡前要刷遍朋友圈或是微博,而不是看几页书..这些我们任其发展的“坏习惯”,也成为了一种强迫症,改正起来需要跟心魔斗争,但只要给自己定好规矩,告诉自己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这好像就没有那么难了。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太多不满的地方了,心中也憧憬过更加美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却无从改变。改头换面是一个大工程,不如反观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一个,消灭一个,受益无穷。比如说想要写长篇小说,那我就规定好每天晚上的 10 点到 11 点,这个时间是用来写作的,每天 500 字,一年下来也有 18 万字了。
保持理智
当我们建立一个行为模式时,面对诱惑,面对懒散的情绪时,好不容易培养的习惯面临崩塌的危险,如果按照四肢舒服的方式,放过自己一次,很可能就预示着半途而废,在这种时候,正是保持理智之时,正如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里传达的概念,开启自己的心智。在这种时候,问一问自己,做有多难花多久(事实上,这些事已经分散,量是不大的),不做又意味着什么,不去行动你能舒服多少。当我们这样去想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在被解决的路上了。
我们有太多想做的事了,可是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而几乎所有的成就都靠日积月累所形成。我希望自己可以建立一个又一个好的行为模式,希望我的思考对亲爱的你也有一点点启发。
让坚持变得有趣,让自我管理变得轻松,
原来,一切也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