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效果显著出现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有清一代,农、工、商业非常繁荣。单就茶说,制茶业比以前更为发达,康熙中期福建瓯宁一地就有上千制茶作坊或工厂,大厂往往多达一百多人,小厂也有几十人。云南普洱所属的六茶山,雍正时已名重天下,入山采茶制茶者很多。较为边远的西部地区有很多商业城市都经营茶叶生意,
据乾隆《雅安府志》卷七《茶政》所载,西部城市打箭炉“商旅满关,茶船遍河”。而且当时的茶是从北京等地向少数民族地区批发的重要商品。可见当时茶叶的贸易之盛以及消费数量之巨大。
除了经济的繁荣之外,清朝的社会结构也有利于茶馆的发展。在国家承平的局面下,八旗子弟游手好闲,频繁出入于茶馆酒肆之中,带动了茶馆业的繁荣。清代茶馆遍布全国各地,其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据统计,当时北京有名的茶馆就有几十家,上海比北京还多出一倍,而产茶胜地杭州的茶馆也是鳞次栉比,在西湖周围,几乎到了步步为营的地步。
清人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有具体的描述,其第十四回《马秀才山洞遇神仙》写西湖茶馆之多道:“(马二先生)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又走到(面店)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又出来坐在那个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
清代民间茶馆的繁荣甚至波及皇宫。乾隆年间,每到新年,朝廷即在圆明园福海之东的同乐园中设买卖一条街,街中即有模仿一般城市所设的茶馆,而且逼真如实,热闹异常。可见当时茶馆吸引力之大、影响之深。
清朝茶馆的社会功能与前代相比没有更大的不同茶馆仍然是供人们饮食、休息、娱乐、交流信息的活动场所。徐晓村《旧京茶事》一文描写的虽是北京的茶馆,其实是当时全国茶馆的一个缩影。文中说:“老北京的茶馆大约有三种,即清茶馆、书茶馆和茶饭馆。清茶馆只是喝茶;书茶馆则有艺人说书,客人要在茶资之外另付说书钱;茶饭馆除喝茶之外也可以吃饭,但提供的饭食都很简单,不像饭馆的品种繁多。”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讲唐宋茶馆时我们强调茶馆从饭馆或其他行业中独立出来,单独经营,而现在我们又谈“茶饭馆除喝茶之外也可以吃饭”,这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因经营形式的不同,茶馆的功能从来就是多样化的,并不是说茶馆越单一越好,这既不符合实际也违背了茶馆开放与包容的基本精神。
清代的清茶馆一般说来是单为文人雅士所设,是非大众性的茶馆,所以,不仅店堂布置得清雅别致,而且在饮茶上也十分考究,水、茶、器都有一定的要求,上文提及《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游西湖,茶室供应的食品就有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等,严格说来,这连简单的饭食都算不上,只是零用的点心,叫作茶食更为恰当。
至于书茶馆,清代非常盛行,北京东华门外的东悦轩,天桥的福海轩等就是有名的书茶馆,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有些茶馆除了说书之外,还可以唱戏。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初期的剧场时说:“最早的戏馆统称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的性质。当年的戏馆不收门票,只收茶钱。”可见,若说戏曲是从茶馆中滋生出来的一门艺术似乎并不特别过分。
未完待续……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