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

最牛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真的很牛!

昨晚上熬夜看完了这部电影。在教育问题上给我带来很多思考,自己试着写了一段话,因为技术原因没有保存下来。看到李镇西老师的评论,产生共鸣,他写的就是我最想表达的,无奈,文笔不行,表达不出来,借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过来打卡,并且真诚分享给大家共读!

李镇西:《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

原创: 李镇西1  镇西茶馆  昨天

说明:本来今天应该继续推出我十年前(2009年)写的《我的阅读史》系列文章的,临时插进一篇我今天写的《银河补习班》感想。明天再接着连载《我的阅读史》,文章很长,有35429 个字,大家慢慢看。今天先看我评论《银河补习班》吧!)

去年,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后写了一篇文字。结尾这样批评中国的某些导演——

一些导演热衷于拍君臣尔虞我诈,拍嫔妃明争暗斗,把帝王将相塑造成“民族英雄”,把宫女太后吹捧成“中华女杰”,却无视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漠视人民的忧患与诉求,这是中国影视的耻辱!至少,面对《起跑线》这部电影,中国的导演们应该感到羞愧。

今天看了《银河补习班》,我要说,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为中国电影多少挽回了一点尊严。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多么完美——比起印度的《起跑线》《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电影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至少它或多或少表现了中国教育的某些真实。——看,观众的要求多么低呀!

当然,如果要吐槽,这部电影堪“吐”之处甚多,从艺术上看更可以挑出许多毛病,对教育制度的批判我甚至可以说它还很肤浅……总之无论“硬伤”还是“软伤”,哪怕是一个非电影专业人士都可以找出一大堆。这是一部注定要引起巨大争议的电影。正如电影中孩子的那篇作文,有的打零分,有的打满分。许多争议,已经超出了电影艺术的范围,而是体现出不同的教育观念甚至是价值观的分歧。

但我依然给这部电影积极的评价。要说的话太多: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家庭教育、考试评价、师德师风……我就从《银河补习班》这个片名说起吧!

“补习班”想必是所有学生及其家长最熟悉的一个词语。昨天还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按说小学和初中都是免费教育。但是,孩子读补习班得花多少钱?有的家长甚至每年要花十来万读各种补习班。现在有多少孩子不上补习班?如果不上补习班,老师就会把家长叫去批评一通,而且事实上如果孩子不上补习班,他在班上肯定也考不过其他同学。所以,中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名不副实,就是个笑话。”

这话当然偏激而夸张,但有一点说的是事实——在当今中国,读补习班的孩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所谓“差生”,而是包括中上等成绩在内的大多数学生。所以,从家庭教师到社会补习机构,才有了绵绵不绝的生源,和生生不息的市场。那么这些“补习班”都“补习”什么呢?很简单,各门学科知识——准确地说,就是和高考中考相关的学科知识。

那《银河补习班》也只是补“应考知识”吗?当然不是。电影中,父亲马皓文带着孩子马飞在大自然奔跑,在一座堤坝上,他对孩子说:“我带你上的是东沛最好的补习班,叫‘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只是一个带有调侃色彩的比喻,当然不是说马皓文要给马飞讲“天体物理学”。我理解,“银河”意味着“广阔”“辽远”“丰富”“深邃”“无涯无际”“无穷无尽”……所谓“银河补习班”当然就远远不只是“补习”需要考试的知识。

那“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什么课程呢?

第一课: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理解和欣赏。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是否是真正的爱呢?马飞的母亲绝对爱自己的儿子,她对马飞最喜欢说的话是“我是为你好”,但马皓文说:“再没有比‘我是为你好’更能害孩子的了!”真正的爱,是理解,是欣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从监狱里回来时,孩子哭着用拳头砸父亲:“让你不来看我,让你不来看我!”马皓文理解儿子,并因此而自责。当前妻说儿子“他本来就笨”时,马皓文说:“他一直都不笨!”是的,当所有人都说马飞“笨”的时候,马皓文却对孩子说:“你不笨,也不傻!”母亲说孩子笨,因为她老把孩子同其他孩子比,但马皓文从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评价马飞,他对孩子说:“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马皓文对高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长着神奇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大人们是否爱他。”而对孩子真的爱,就意味着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欣赏。

第二课:自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马飞老考最后一名,这个成绩当然令人沮丧,沮丧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妈妈,因此她越来越沉不住气,越来越没有耐心。但在马皓文看来,知识没有学好当然不行,但更糟糕的是孩子连自信心也失去了,这更可怕。而孩子的信心不仅仅来自考试分数,也来自成人注视自己的目光。所以,马皓文总是不断鼓励孩子,不断让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学好。他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不是笨蛋、蠢货,永远相信你不是!”他当着孩子的面,对闫主任说:“当他离开学校时,是学校最出色的孩子,你会把他的照片挂在墙上。”孩子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比如由班上倒数第一为起点慢慢提升名次,他都不吝夸奖:“哟,再努力就夺得全班倒数第五名了!这样下去,你还不成精啊?”马飞后来回忆道:“当时爸爸看我的崇拜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而这“崇拜的眼神”一定会化作孩子自信的眼神,正如高老师说的:“最重要的是,这孩子眼里有光了!”这里的“光”,就是自信之光。现在,有多少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崇拜的眼神”?

第三课:理想是学习乃至人生的原动力。

当今的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太功利——功利到面对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就会想到考大学找工作;功利到连学钢琴学舞蹈,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加分!马皓文给孩子送的生日礼物是他手工制作的一个地球仪,他把整个世界装进了孩子心中。他对儿子说:“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是箭靶。如果箭靶都找不到,成天拉弓毫无意义。”他要做的,首先就是帮助孩子找到“箭靶”。当然孩子有了梦想,有了目标,学习知识自然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理想,其胸襟远远比其他同学开阔。电影中有一个细节颇有意味,当几个女生在为张国荣自杀而痛哭流涕时,从她们身旁走过的马飞正往闫主任办公室走去,他执着而礼貌地谢绝了学校要他冲刺“状元”的机会而报考飞行员。他心里装着蓝天。因为理想,他比同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最后也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课: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事,你就一直去想吧!”“如果真喜欢一个东西,就真喜欢,谁说都不变。”“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不断给儿子说的话。注意马皓文一直没有说“培养”兴趣,而只是说“最喜欢”“真喜欢”“找到”……因为儿童的兴趣是天生的,成人要做的事,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已经不是孩子的兴趣了,那只是家长希望孩子养成的“兴趣”,其实就是家长的“兴趣”——而是“如何才能不扼杀孩子的兴趣”?如果能够发现并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教育的成功。比如马皓文冒着孩子上课迟到的“风险”而带他去观察“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原野,比如他不惜“耽误”功课而陪孩子去看航展……都是在为孩子将来飞向太空锻造着强健的翅膀。

第五课:绝不认输,战胜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的一句台词。而所谓“把自己的桥修好”,就是让自己坚强而永不倒塌。现在太多的孩子心理脆弱,动辄轻生。于是,有一个词语出现了:“挫折教育”。其实教育本来就应该包括教会孩子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挫折,而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拥有超越挫折的智慧,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的必修课。很遗憾,现在的学校却没有这门课。这方面,马皓文堪称教育家。他反复告诉孩子:“绝不认输!”他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只要你不害怕,任何人无法阻挡你的去向。”……而“绝不认输”的对象,不是客观的困难乃至灾难,而是我们自己。“绝不认输”就意味着“战胜自己”,而一旦战胜并超越了自己,马飞就由一名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差生,成了学校引以为自豪的飞行员!

第六课:家长是最好的教科书。

但是,马皓文对儿子的“挫折教育”决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每时每刻的行动。马皓文因为意外而蒙冤入狱七年,一个被人尊敬的“马工”变成了人人唾骂为“良心被狗吃了”的囚犯,他却没有倒下,为了给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也为了自己的尊严与名誉,他忍辱负重,甚至卖血,“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和孩子住在桥洞和杂物间,心中依然有“诗和远方”。晚上,看见伏案的爸爸,马飞问:“爸爸,你是在工作吗?我可以不睡觉吗?”然后从床上爬起来开始学习。儿子因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闫主任扑灭了,说:“我实在不想学了,太难了!”这时,一伙人冲进了房间向爸爸发难,马皓文像愤怒的狮子,大吼:“我不会认输的,永远不认输!”那伙人被吓退了,儿子也震撼了。他默默地写了一张字条:“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这张字条放在文具盒里,陪伴着他每天的学习,直到他飞向宇宙。最好的教育,不是只要求孩子做,而是用行动给孩子树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标杆。

第七课:独立思考是学知识求真理的前提。

马皓文当然也关心儿子的成绩,但他更关心儿子是不是爱思考。他对马飞说:“爸爸在乎你的脑子是不是一直在转。”他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方法。”当我们的教育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试卷上的ABCD中的唯一选项时,马皓文说:“答案中还应该有EFG……一直到XYZ!”当儿子的作文被判零分,而闫主任给出的解释是“高考有标准答案”时,马皓文问:“美有标准答案吗?”几十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硕果累累”,包括在国际各类学科竞赛屡创佳绩,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很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中国教育从来把获取知识看得比创造知识更重要。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独立思考,但各类考试规则都在无声地告诉学生:谁独立思考谁吃亏!而马皓文的可贵,就在于他把思考的品质和方法交给了儿子:“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世界上任何事。”马飞也说:“我从爸爸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自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第八课:学会生存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马皓文决定带孩子去珠海看航展而去向学校请假时,学校不同意,他向学校承诺:“在外旅游,我会给他补课。”多年后成了宇航员的马飞回忆说:“白天旅行,晚上补课。”“每天黄昏我们都在田野奔跑。”“那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旅行!”之所以“愉快”,是因为父亲给孩子补的“课”,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马皓文看来,孩子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用于考试的知识,还有面对人生困难的勇气,更有应付种种意想不到困难的生活能力。洪峰到来之前,马皓文在风雨中绝望地对可能困在屋内水中的儿子呼喊:“马飞,我是爸爸,不知你是否能够听见。如果听见,看看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你一定能出来!”终于,马飞坐着用门板做成的木筏脱险了。电影的画外音响起:“如何做木筏,这不是任何教科书上能够写到的,但生活需要。”可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下,孩子连自己袜子内裤都不会洗,将来这些高学历的“巨婴”如何应对未来的生活?

第九课: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

学校最初之所以不同意马皓文带儿子去看航展,理由是孩子的课程不能被耽搁,因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针锋相对地说:“这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分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马皓文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几个“应试”的“关键时刻”;而且,孩子成长的空间不仅仅是在教室,因此教育的环境也就无所不在。而我们目前许多教育者,包括家长,首先把教育内容仅限于应考知识,然后把掌握这些知识的时间又规定为那么几个“关键时期”,同时把孩子的学习空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但马皓文将孩子的每一个瞬间,都视为“最重要的时刻”,包括躺在青草芬芳的原野、奔跑于一座又一座桥梁,还有在已经被变成杂物间的阴暗狭窄的“家里”一次次谈心……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陪伴!马皓文最内疚的,就是他曾经失去了和儿子相处的七年,所以出狱后无论生活怎么困顿,他始终陪伴着孩子,因为“最重要的时刻分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第十课: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核心是尊重。我之所以说马皓文是一个民主的爸爸,就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家庭君主,没有把儿子当做自己的大臣甚至奴仆,而是视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尊重。我们丝毫看不到马皓文有传统父亲那种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由分说的霸道。他总是倾听孩子的烦恼,理解孩子的委屈。作为有血有肉的人,马皓文也忍不住急躁,发火,也会犯错误。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之后,会向孩子认错:“对不起,爸爸第一次学着当爸爸,爸爸也会犯错误。”他总是平等地陪伴着孩子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做父亲,也在成长。影片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我的孩子,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听到这里,我真的热泪盈眶。在中国,有多少真心爱孩子的家长,能够同样真心地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诚心诚意地向孩子学习?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道成长,是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马皓文作为父亲的成功之处。

……

    “银河补习班”所开设的课程,也许还不只我说的这些,比如马皓文也给孩子补习功课,马飞不是说了吗:“我们白天旅行,晚上补课。”不然,马飞后来考试成绩不可能突飞猛进,更不可能考上飞行员。但从长远来说,应试功课所体现的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银河补习班”里,具体的功课补习只是很少很少的一个内容。马皓文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关于信心、理想、意志、兴趣、思维等做人素质的“补习”——因为这些在学校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严重的缺失了。

    电影里有一个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在欢呼声中撕书和试卷的场面。漫天雪花中,闫主任很得意地说,这是他唯一允许学生们的狂欢。马皓文却说:“高考完毕,这些好学生都如此迫不及待地撕了教科书与试卷,我感到他们不是真正热爱学习。”是的,如果不具备作为人的全面素质,只是孤立而功利地学知识,也培养不出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我在外讲学也经常以这个“雪花飘飘”为例,说明孩子们表面上是在欢呼,实际上是在发泄和诅咒,而且多数人从此不再有真正自愿而愉快的读书(为拿文凭和各类证书的“读书”除外)。这只能证明,中国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仇恨读书的人,而且教人读书的人自己往往不读书。

马飞所“补习”的,正是学校所淡化的,而他父亲马皓文的“补习”方式, 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感染。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晚上,和爸爸呆了一天的儿子说:“辅导我吧!”父亲说:“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教育,应该是这样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天衣无缝,了无痕迹。正因为经过了这样的“补习”,马飞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但这部电影最合适的观众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因为我刚才说归纳的“银河补习班”各门课程,都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父亲母亲们最应该“补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还是想强调我说过的观点——

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素质的折射。孩子的所有优点,都是父母良好品质的再现;孩子的一切缺点,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复制。

无论优秀还是糟糕,成功或者失败,每一个孩子首先都是家庭教育的“作品”。

父母既可以是孩子飞翔的起跑线,也可以是孩子奔跑的绊脚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真诚建议所有父母都认真看一看《银河补习班》。

    当然,以一个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育者的眼光看,还是觉得有些“不过瘾”——该片基本上没有对教育弊端的深层次原因的揭示,完全没有触及教育制度(或者说“教育体制”)的改革,连浅表层次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没有涉及。尤其是把学校教务处闫主任设计成一个脸谱化的人物,让他来为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背黑锅,这大大降低了影片应有的批判力度和深度。当然,我也理解编导人员的苦衷,毕竟是在目前的环境下,能够有这样的“尺度”已经难能可贵了。他们能够让一个教育领导模样的——大概是教育局局长吧——在听了马飞朗读作文后说出“这样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应该多一些,我们国家会更好”的话来,虽然这话不痛不痒,但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我要向《银河补习班》的主创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并向首先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郑重推荐这部电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612评论 5 47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45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62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2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7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88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8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9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0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6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21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0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8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