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新的记忆和行为规律
影响记忆轨迹的几大因素:
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脑更容易记住学习开始时的信息。
比如第一印象,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都会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第一次会晤、公司和国家向你呈现出的面貌、你的上台演讲和内容演示、开学老师的第一堂课等,在商业中存在的格伦转移(消费者进入一座购物中心后,因为有意错乱的布局而忘记最初的购物目的,最终,他们逗留得更久,闲逛更多的门店,消费更多的金钱)。
首因效应也因此给出了商业成功的秘诀,就是要细分服务,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脑更容易记住学习结束时的信息。
告别,不管是早上与孩子告别还是与恋人分离,最后一刻的言行都是令人难忘的,因此最好对对方不吝赞美,就像网友们经常说的那样:说不定哪一次告别就是永远的别离。
俗话说的好,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在夫妻关系中矛盾难免,但最好不要生隔夜气,睡前就把为题解决的差不多,才能保持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
3、基于想象的冯-雷斯托夫效应:该效应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记住突出的、不同的或者更为独特的信息。
如何将这一效应应用到所有的领域:
故事/电影创作:电影场景。只要一提到《泰坦尼克号》,大家就会想起那句经典台词:you jump I jump。
设计:乔布斯第一个苹果产品。当初苹果手机一经问世便引领了极简主义审美的潮流,流畅简约的设计成为年轻人扮酷追求。
表演:利用某些元素使自己脱颖而出。演员不仅要演得好,为了自己事业更好地发展、让观众更直接记住自己,应该给表演合理添加一些带有个人标志性的元素,方便观众分辨出自己。
4、联想效应:显示大脑在学习阶段更容易记住相互关联或联系的事物,特别是与自身或者周围环境相关的。
人类的通用语言——想象和联想。大脑具有建立联系的本能。 记忆使用想象和联想来回顾,而创造力使用想象和联想来展望。
而记忆是一切的基础。因此当你在阅读、研究、学习时,你正在构建庞大的大脑数据库,你有更多的机会将原本分散的信息组合,创造出新的关联。学习得越多,记忆就越多,记忆的潜能就越大,数据库也越庞大,你就拥有更大的机会产生创意。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断地积累素材,发挥大脑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才能量变产生质变,产生创造的火花。
5、理解和误解效应:该效应表明我们有可能“准确”地记住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这是因为大脑具有非凡的想象、幻想、创造及联想能力。对此效应的认识能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理解与误解的本质。这是基于大脑联系事物的能力。
在做阅读或听力的时候,你的大脑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器。它是一个高度积极且充满创造力的参与者,在相关情境下产生属于自己的意象和联想,换言之,你的大脑在积极地空想。
理解是大脑对于信息的正确解读,而误解都是大脑自己创造出并未接收到的信息,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的人对于记忆会产生多种可能的偏差;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不存在的细节,比如谣言。
6、兴趣效应:兴趣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一旦唤醒,大脑就像发动了大型涡轮机,所有学习、思考、记忆、创造能力将瞬间大幅度提升。基于大脑联系事物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做一件事情和被别人逼着去做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并且结果很有可能是不同的。
7、意义效应:大脑通过获取碎片信息并将其重组而形成整体印象,因此,意义和洞察成为记忆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某个点我们能真正认识到学习背后的意义。
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觉得学习很枯燥无聊甚至觉得学习是没有用的,会出现“我的某某同学在外面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好几千呢”这种感慨,可是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很多人或许就能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眼前那几千块钱。
二、由记忆导图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复杂的难度系数增至N级的涂鸦,是一种按照给定结构、意义、刺激和力量进行的超级涂鸦。有涂鸦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坏事,人在放松的时候反而更能迸发新奇的灵感。
思维导图理论上是通过记忆导图笔记产生的。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将大脑内部的活动进行了外部呈现。
思维导图是思考工具、联想工具、记忆和创造力工具,是基于记忆导图演变来的梳理主线的学习和生活工具。我们并不需要管理时间,说白了我们应该在时间的流动中明智地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