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年来,受爱玩朋友的影响,我也一改过去没事就宅在家里、窝在沙发上、手拿遥控器不停转换频道的生活,换上运动装,如吃蜜蜂屎一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走不打紧,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家乡的美景赏了个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高山到溪流,从宽阔的大马路到羊肠小道,把平谷遛了个遍。 走的多了,对区内大部分地方的地形、地势、气候等‘脾气秉性’如数家珍。每次出去玩,我们都会根据季节特点、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并选择适宜地方走个畅快! 峨眉山村,便是个看不烦、走不腻的好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峨眉山村位于县城东北部,隶属南独乐河镇。东接刘家河,北连北寨。因村北有峨嵋山而得名。峨眉山山形似蛾,两谷分向左右如同美女细弯的眉毛,故取“蛾眉”的谐音称“峨嵋山”。山景秀丽“峨嵋耸翠”曾是清代平谷八景之一。如今的峨眉山,山顶上红色的道观在蓝天的映衬下,甚是引人瞩目。 据查,道观名为“兴隆观”,始建于唐咸通年,兴胜于明清两代。1942年毁于日军战火,2002年,经与北京市道教协会协商,对当初的兴隆观进行复建,恢复其千年道场的模样。经过4年的重建修复,素有千年古刹之称的平谷兴隆观于2007年3月4日(正月十五)开光迎客。道观内有8名道士常驻,弘扬道教文化。“兴隆观”与峨嵋山下的寺院——“兴善寺”齐名。每逢道场或斋礁之日,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促心向善、顶礼膜拜,甚是热闹。 因其山势平缓,环境清幽,平日里,也有不少的游人甚至小孩子拾级而上,祈福、远眺!多年前,我也曾带着小侄儿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山顶走进道观,与道士还攀谈了几句。下山之时,正赶上道观舍粥,小侄儿一连喝了两小碗后,心满意足下山。 如今的我,因身体原因,只能站在石阶下,仰望那蓝天下的红墙!也正因为此,道观前新修的通往里面田间地头的柏油路便成了我们遛弯的好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路两边种满了果树,最多的还数杏树、苹果树和栗子树! 春天里,一朵朵、一簇簇粉白的杏花、白里透红的苹果花和紫色的二月兰一路相伴。 夏天里,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白色的栗子树花竞相绽放;熟透了的北寨红杏笑迎客人。 秋日里,红通通的的大苹果挂满枝头,油亮的褐色的栗子迫不及待地涨破坚硬的毛茸茸的栗子壳儿,唱响丰收的喜歌! 冬日里,花呀,草呀,树呀,都收敛了许多,只有暖暖的金色的阳光肆意地撒下来,撒满整个山坡,撒满整个山坳!一路走,一路暖暖的阳光相伴,温暖而惬意。边走边聊,直至橘红色的夕阳挂在枝头,滑下山脚,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难得是看似一条普通的路,却’机关暗藏‘’。往里走三百米左右,便先后出现了三个岔路口,可向东爬缓坡直达道观的背面;可向南通往村里,村里农户不多,可一条清澈的山泉水形成的小溪贯穿村落,一路向南流去;亦可向东再行至四五百米后又兵分两路,向北通向山脚,还可顺着西边的山地的坝墙,一节一节向上爬,然后再循着山路回到交叉路口,来个穿越之旅;向东,直奔洛娃大本营,再从南边的另一条路返回!无论怎么走,在寒冬里都有暖暖的太阳照耀! 冬日的峨眉山,温暖而明亮!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