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平安夜,我收到几条平安夜的祝福信息,很随意的给老谭发了一条:“平安夜快乐!”老谭回了一句:“我不过洋节!”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得到他那股逼人的冷气,像鲁迅犀利的文笔,直戳人的心脏,让人不由得为之一振。
关于圣诞节,说真的,我从来都没有过多去了解,只知道它是一个西方节日,较为隆重,相当于我们的春节。然老谭冷冷的一句“我不过洋节”,无疑就是给了我一个重锤,敲醒了我,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让我不得不去追索。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据查相关资料了解, 圣诞节___(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古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
说到圣诞节的起源,其实早在远远3世纪,于基督教义中是纪念耶稣降生救赎的日子,世人之后以其12月25日的出生日定为圣诞节,宣扬和平,普天同庆。随着日子久了,圣诞节成为世界上大部分人一个重要节日,分享快乐、友爱、喜悦和祝福。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在同步基础训练上还学了一篇课外阅读《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课文讲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女孩在圣诞节前,拿着项链去商店,想要跟大胡子老板换一款金色的假发,送给生病的妈妈,可是钱不够,她央求老板一定要把假发留着,自己去想办法找东西来换。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读了这篇阅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大胡子叔叔是个懂得给予的人;有的夸女孩有颗纯洁无比的心,是她的爱感动了老板,并让爱传递;还有的说,真正的快乐,就是做一个像大胡子叔叔一样懂得给予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圣诞老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给予那些需要的人一些真诚的帮助和关爱,就是快乐的。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再往下写了。就像孩子们送我圣诞果、我送孩子们阿尔卑斯糖果一样,爱是分享和祝福,爱是给予就快乐,爱是传递爱……既然我们每人都可以是圣诞老人了,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爱那些善良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