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对越亲密的人,我们说起话来越无所顾忌。有一个词叫“语言暴力”,说明语言有时候就像一把利剑,伤害彼此。
今天给你们介绍《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拒绝暴力。
先不要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对方做了一件你不满意的事,先观察,并说出观察结果,而不是直接评论。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
比如,太太埋怨先生,说自己嫁给了一堵墙。“他总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一堵墙”是一种评论,且是批评。丈夫受到指责,可能要么会反驳,要么会觉得委屈并退缩,更加闷声不响,于是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太太的愿望也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
而说出观察结果是:我刚才跟你说话,你没有回应我。有了这样的描述,再说“我觉得孤独,想你体贴我一些”,会让丈夫更能明白怎么回事。
我们对他人的评论,也许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换成观察结果,则会客观地多,也不会附带那么多负面情绪,下面是“评论-观察“对比: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索菲长得很丑——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你很少配合我——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意参加。
直接说出需要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女性常纠结:“他为什么不理解我?”“我说了那么多,他还不明白吗?”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可能真的不明白。而不是他不想明白。
BBC纪录片《两性的奥秘》中就提到男女的生理差别。在面对同一个事物,男女脑部思考区域是不同的,因此得到的反馈也不同。这是生理决定的。
书中有个例子,妇女在表达请求时可能不会说“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相反,她可能会说“你知道我一整天都没歇过,我熨了所有的衬衣,把这周的脏衣服都洗了,准备了午餐和晚餐,还出去买了东西……你是否可以……?”
现实经常如此。比如明明今天过节,直男忘记送礼物了,然后女友在旁边嘟囔:“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那些口红。”然后直男当真了。结果......
又或者回到家,妻子汗流浃背往那儿一坐,说“好热啊”,然后看到丈夫连空调或风扇都不会开,火了。丈夫心里憋屈:“你也没有说啊。”
女性思维是先评论一番,而男性的思维是解决问题,“你究竟想我干什么”。矛盾就这样产生。(生理差异,男女双方就不要互相指责了哈)
所以,不用拐弯抹角,大胆说出需要,因为你的需求也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你需要什么——你需要对方帮你做什么”。
倾听对方
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求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
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我们抱怨,并不是为了让对方做什么,而只是想让对方好好地听一听我们说话?
倾听是一种能力。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在得到别人倾听与理解时,那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事情,慢慢都会有了解决办法,双方的怨恨也会逐渐减少。
书中有个例子:医院有一位老太太,病情不重,护士告诉她,只要吃药,病情就会好转,但是她听不进去,不停地说“我不想活了”。后来有一位女士问她“是否不愿意活下去”,并听她说话。老太太在述说过程中表情轻松下来,并开始吃饭、服药,情绪慢慢好转。女士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她只是倾听她的痛苦,理解她的绝望而已。
在《两性的奥秘》中也有一个实验,男女轮番聊天,然后彼此打分,互相觉得合适的可以约会。最终有一名女性的分数特别高,其他女性都跑去问她原因,她说我就是在听他们说话啊。
如果对陌生人都可以做到这样,那面对朝夕相处的另一半,面对至亲的家人,或许我们也可以多一些耐心,让他们有机会,说出心底的感受。
PS:其实不只是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好好说话。教人沟通的书很多,以前有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现在比较火的有《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还有后来奇葩天团的《好好说话》。知易行难,沟通和爱一样,都是一种需要终生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