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蛮荒的农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找到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通俗的讲,其实就是要我们知行合一,遵从自己的内心。
遵从自己的内心,很多人会觉得,这还不简单,我想干啥就干啥。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是无限放纵欲望,那不就无法无天了吗?比如一个人,他特想得到一件东西,那他遵从自己的内心,直接去拿,那不就成了抢或者偷了吗?这不叫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叫愚蠢。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有一定前提的,就是“致良知”。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在一定的边界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放纵自己的欲望,见啥想啥,不想干啥就不干啥。比如一个人特别懒惰,他就说我不想干活,我遵从自己的内心,那我就躺平。不是的,这不叫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叫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个借口,这叫放纵自己。
致良知,就是俯首于自己的心,王阳明说:“一切真理都在我心中,所以不需外求”,即人人自性俱足。“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心都是正直善良的,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上帝就在我们心中,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不肯致良知,就说明我们的心被遮蔽了,那就是愚人。
比如同事说,我就不想回家看照顾父母,这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然我会很累。我就问她:“你不是一直说自己想做一个善良孝顺的姑娘吗?那你觉得让父母伤心失望,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吗?”这不是矛盾的吗?其实也表明她忘记了初心,没有从良知出发。你内心本是个善良的姑娘,不孝顺父母怎么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呢?你只是一时的情绪升起,一时没有把自己的情绪搞定。
遵从自己的内心,要从内心修炼。从修养品德开始,应该从小就培养。就如我们培养一棵树,需要从小从根子上就是正直的,一开始不注意栽种方法和平时的修剪,将来就容易长成歪脖子树甚至无用之人才。人的心性也是一样的,要内心是正直的、善良的。那遵从自己的内心肯定是没有错的。
遵从自己的内心,要从德行上修养,分清是非善恶。然后就能自然而然地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违逆自己的内心,这样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不然内心和行为还是两股劲别扭着。就如上面例子所说,你内心是想孝顺父母的,可是你现在是不想管。不想理他们,这不就言行不一了吗?首先让内心是真心诚意的,那孝顺父母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遵从自己的内心,也不用给自己太高的设限。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才有权力控制和支配你,那就是你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负累,适当地放平自己的心态。就如邻居小梅子,她本来是个后妈,也就是继母。可是她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姑娘却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去照顾。觉得她应该成为孩子的母亲,因为她觉得自己内心是善良宽容的。觉得必须把孩子缺失的母爱都补回来。我就对她说:“你应该悠着点,有点边界感,你毕竟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你这样一味地苛刻自己倾心付出,如果有一天孩子找到她亲妈,无法同等回报你的付出,你就会失望的。”她听了很不开心。反而觉得我是个冷血动物,说平常看到你挺善良的,挺热心的,怎么现在你能说出这种绝情话来呢?可是事实给了她一个响亮的耳光,当孩子的母亲回来找孩子的时候,孩子和她母亲还是那么的亲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夸她的妈妈,自然而然地疏远她。她顿时就觉得特别的伤心失望,心理失衡,以致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更加剧了她们之间关系的恶化,最终影响到夫妻关系,导致她这段婚姻也失败了。
所以我们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是强迫自己的内心,给自己设定那么高大上的目标。后妈难当,这是大家公认的,作为一个后妈,我们能做到我们的本分,不讨厌孩子,接纳孩子就可以了,毕竟人家有亲妈。不必那么掏心掏肺地去付出。我们真实的内心也知道,我并不是她的妈妈,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她的妈妈,这样对自己就有点残忍。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承认自己是后妈不是亲妈,承认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圣人。
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大胆的去追求自由,崇尚独立。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像孔圣人都得到七十岁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一介凡夫怎么可能就要求自己,那么表里如一,那么的言行一致呢?这需要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地让自己内心不拧巴。不要让自己痛苦,不要做自己内心的奴隶。并不是说我们非得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或者法律条款去做事情。我们也有选择说不的权利,因为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 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正面地去思考、去思维已经很不错了。即使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也不要责怪自己,毕竟一口一口才能吃胖,任何人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修行也一样,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去修正,不可能一下子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我们也没有权利要求我们自己去那么做。
当然遵从自己的内心,我们也不是不管不顾,任由欲望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让自己活得舒舒服服,也不是什么也得去遵从,所以这也是有个界限和平衡点的,需要我们有智慧去把握。人生道理千千万,但是我们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要平常注意修心修行,尽量做到知行合一。只要自己在正确的路上,慢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对我们做事的前提要有预设,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将来拧巴。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就要提前考虑好,这个事情的后果我们能不能承担或者承受起,会不会纠结后悔。多考虑一下,做事的时候不要过急、用力太猛,那样反而会让自己将来没办法收拾。适当的有点边界,把握好分寸,即使将来感觉到有不合适的地方,也会有挽回的余地。所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要考虑得比较全面点,让自己尽量地不要犯傻去做傻事,然后再自责后悔,给自己无谓地增加心理负担,这样反而离初心越来越远了。
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实也是对我们品质修炼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内心怎么想的,当然就会呈现在我们的言行当中,反之言行当中也呈现了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的言行和内心尽量一致,就会减少内耗。把我们的主要精力用在正确的事情上,就如中庸里面讲的:“唯精唯一”。唯一是方向,唯精是深度。唯一就是相当于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朝着这个目标走,唯精就是我们要深挖就是要精做,就是纵向的一个深度,术业有专攻,把自己的领域做深做好,不能只是浮皮潦草,浅尝辄止。很多时候感觉我们什么也做不好,古人早就给我们讲明白了这个智慧,可是我们现代人都把这些智慧给弄丢了,被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弄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什么也想干什么也干不成。
遵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要想到自己的内心是柔软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妥协,就是适当地服软,与时俱进,随时而变。不要一味地去逞强,让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会让自己内心感到很痛苦。比如说朋友求你办一件事,本来你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但是你还是强迫自己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我绝对能给你办成。”可是这会让你焦头烂额好久,最后也不一定能给人家办成,你说何苦呢?所以我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就是不要逞强,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遵于自己的内心,也不能随便地示弱。人活在世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如果不争,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比如对一些不尊重自己的言行,我们也要予以一定的反击,有力量的反击,因为如果一味地忍辱负重,我们会让自己的内心更痛苦,会更让自己觉得自己孱弱,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适当的抵抗,来保护我们柔软的内心。就如小时候,父母冤枉了我们,我们也有表达愤怒的权利,不能说遵于内心就是愚孝,父母说的就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有保护我们幼小心灵的权利,不让它受到伤害,不然这个伤痛会带给我们一生的痛苦。
总之,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按本心的想法来做事,不娇饰不强迫,凡事在心上下功夫,尽量做到心理合一,言行和一。不做任何人和事物的奴隶,只俯首于自己那颗拥有良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