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IX 怪风篇 朱夏冰
前几天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怪风。
本来风大点没什么,只是我家的房门年久失修,门吸基本上是废了,结果惊悚的事情就发生了。
当时我坐在一张竹椅子上(坐姿基本上就相当于躺),翘着脚看电视呢,忽然一阵敲门声。我就离开房间去看看。我是怎么离开房间的呢?我是打开房间门,然后离开房间的。我快要走到大门旁边了,突然-----
一阵怪风吹来,吹动了我那门吸已经废了的房间门。于是,房门狠狠关上。门关上的“咚”的一声极其巨大,仿佛一个炸雷在我身旁突然炸响,又像是我正好处在九寨沟地震的震中!这声波势不可当,直接把我的心脏带到了嗓子眼,我给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妈呀”,大脑缺氧,直喘粗气儿。而且这“地震”过后居然还带“余震”,怎么回事呢?我说过的,这门年久失修,关门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直接把这金属门把子给震了下来,狠狠打在瓷砖上,发出“铛”的金属碰撞声,声音不算沉重但也算不上是清脆,紧随关门声之后,给我来了个“二次伤害”!
但这怪风也给我们发来了一个信号:
伏天,要结束了。
2.伏X 最终篇:伏后余威·大战秋老虎 朱夏冰
眼看着伏天离吾们远去,结果它还留了只宠物名曰“秋老虎”。如今这“秋老虎”到处为非作歹,吾等“南通群众”看不下去,乃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尽浑身解数:打-----虎!
打虎大法第一式:空调神功
难度系数:0.5 安全指数:5
空调乃家家户户必备之抗暑神器,有祛湿除暑之功效。因秋老虎于吾家长期盘踞,吾便拿出遥控器“运功”,而后使出失传已久的“空调神功”。诗曰:
空调运凉风,暑气驱散一窝蜂。
老虎仍顽抗,怎奈不敌我神功。
落荒逃,落荒逃,恶虎奔逃像花猫。
清风拂来一身爽,焦躁热气全驱跑。
然而运用“空调神功”对付秋老虎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由于此功功力过于强大,长期处于“发功”状态容易“走火入魔”。果不其然,两个时辰以后,吾之头乃是有如重锤击打,头痛欲裂,简直生不如死,虽停止发功,仍无好转之迹象。起先以“镇火甘水”(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以抑制走火入魔现象,后却因着魔太深,只得暂时封印自己(其实就是睡觉)。
故“空调神功”对付“秋老虎”虽有奇效,却易伤及自身,使用此功,还是谨慎为好!
结果:两败俱伤。
打虎大法第二式:心静自然凉
难度系数:8 安全指数:9
老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此话意为,人心无旁骛时,自然不会感到燥热(不是说心不跳了身子就凉了)。然而此法说着容易,做着难。吾先是看电视以实现“静心”,然而看着看着却是越发烦躁。
故看电视静心法行不通,只得规规矩矩去看书。本以为文墨气息可熏染心灵,达到心无旁骛。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秋老虎”哪里是盏省油的灯,吹着热气逼吾出汗。吾怒,为杀杀秋老虎之嚣张气焰,吾使出较“空调神功”更为保守之招:“电扇功”。然“电扇功”也只可杀其气焰,并无驱走“秋老虎”之力。虽“电扇功”可以造凉气,但其强大的副作用-----声音较大,嗡嗡嗡的,令人仍无法静心,反更加烦躁,一拳头敲停了电风扇。
故惟有真正有能力之人方可使用此功,吾等无名小卒着实只有膜拜的份。
结果:“秋老虎”胜。
打虎大法第三式:硬扛
难度系数:10 安全指数:???
既前两式都失败,吾只得亮出底牌:硬扛!其实换言之,吾之底牌,相当于投降。大太阳挂于天顶高高炙烤,烤干了空气,烤干了大地,热得让人出汗出得如瀑布,七窍都快喷白烟了。况且正是知道扛不住,才会使出“空调神功”“心静自然凉”等武功的,如今武功一个一个遭破解,吾等也只能摇头叹息,举手投降。
结果:“秋老虎”完胜。
最终结果:“秋老虎”基本完胜。
然吾等“南通群众”也莫担心,“秋老虎”虽来势汹汹,但鼓舞人心的是,其就如秋天的蚂蚱-----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3.蜀行番外篇2 神侃酥油茶 朱夏冰
据传,唐朝时期,中原大地盛产奸商,比如当时市场上的“雷碧”“王老古”“粤利粤”都是非常好的佐证。当年咱们的藏族兄弟上了这奸商的当,本来他们千里迢迢地跑到唐朝与吐蕃边境的通商口岸,想批发点茶叶回去来着,结果给那帮奸商忽悠了。奸商给了他们几箩筐的树皮,说这是上好的铁观音。藏族兄弟性格淳朴善良,而且也确实没见过茶,所以一路上哼着小曲儿把这一大堆柴火运了回去,还泡在水里,权当“泡茶”了。这“泡”完“茶”之后,藏民们就该“喝茶”了。这一喝不要紧,真难喝啊,全吐出来了,他们还以为自己“泡茶”的方法不对,于是开始做实验,加入各种各样的“高原特产”“七十二味中草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酥油茶”。
这故事其实是我们导游讲的(被我“稍稍”做了一点加工),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只是仿佛明白了为什么汉人喝不惯酥油茶,说它“臊”。
不过酥油茶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后来我在某地终于喝到了酥油茶,算是领教了一下它的“威力”。
啥“威力”啊,其实就我来说吧,我感觉这酷似奶茶的东西喝上去还不错,和我以前喝过的蒙古奶茶有点像。这酥油茶喝上去确实有一股“油”的味道,有一点香,口感丝滑。但这“香”只是另一种味道的陪衬,你们绝对想不到,这种味道就是......
就是......
咸!
没错,咸,这酥油茶居然是咸的,没想到吧。不过并不是那种像生吞一大勺子食盐的那种丧心病狂的咸,只是那种像家中煨的鸡汤的那种恰到好处的咸。那咸融合进一点点的香,化在热乎乎的酥油茶里,喝上一口,那股暖意从舌尖流向全身,感觉热乎乎的,高原冷风带来的凉意立刻消散在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中。
在酥油茶的暖意中,我仿佛看见了苍茫无边的青藏高原......
等等-----
我突然想到那位九寨沟附近土生土长的导游说过的一句话:“这边用来接待游客的酥油茶,是为迎合汉族游客口味改良过的,真正在藏区深处喝的那种酥油茶,我都喝不惯!”
4.蜀行番外篇3 消磨长途坐车时间 朱夏冰
知道你们很多人坐长途车的时候都爱坐在位置上睡觉。但是我是一个“高级”的人,这从成都到川主寺三四百公里的路(别以为不算长,只有八十几公里是高速,其余都是国道!),开了十多个小时,我一刻都没有睡觉!
为什么呢?
因为我睡不着!这车在山路上颠啊颠的,还不时来个“六回头”“九道拐”什么的,我想睡也睡不了啊。
不过这条国道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很长一段都是沿着岷江。你想,车在山谷中穿行,两旁都是青绿色的山,山的后面是山,再后面还是山,再往后依然是山,再往后......别往后了,再怎么往后也都只有山了。初来乍到的人可能会感到震撼,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审美疲劳了。但是这条路是沿着岷江的!岷江带来的新的景色,不仅仅是时而澄碧,时而浑黄的岷江水,还有乱石铺就的河滩,激流冲出的黄土崖,以及岷江水旺盛的生命力孕育出来的一个个村庄!有了岷江,沿着国道看风景变成了一件趣味横生的事情。
尤其是村庄,当我在荒山野岭中行车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建满了房屋的地方,这些房屋的一砖一瓦,一个花盆,一座便桥,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真是一个祥和宁静的小村庄啊!
其实,除了岷江,还有一个陪伴了我们一路的家伙,就是正在大搞建设的成兰铁路。这条未完工的铁路沿线用了许许多多巨大而醒目的牌子,打出了许许多多比如“成兰铁路是致富之路”等各种各样的“催活”口号,或是在山上凿出的一条条黑洞洞的隧道的入口处挂出隧道名称,比如“杨家坪1#隧道”“金瓶岩2#隧道”等等。
另外就是茶马古道和松州古城,它们见证了唐朝时中原和吐蕃的友好往来,在汉藏两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经过这两个地方时,让人特别有成就感-----在书上和网上,别人的游记中曾经出现过的地方,我也来了!
所以,从成都到川主寺的这段路是很好消磨的,大可不必担心无聊,至于睡觉,我个人认为你会错过很多精彩。
5.游漓江 宋伊靓
在我国西南边陲散落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桂林!
终于等到飞往桂林的班机了,安检、登机……坐在位置上望着舷窗外的景色,飞机突然腾空而起,而此时此刻,我的心也随着飞机一起飞向了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熙熙攘攘的云朵随意的飘着,悠哉悠哉。远处到处青山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绿色的植被裹了满山。而碧波荡漾的漓江,则是我们此行的一个必须好好欣赏的景点。
古时的中国,常用“甲”来形容某某事物、某某景色、某某人物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自然也是说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了!在我看来,这水应该就是漓江了。
“人在画中游”,我认为也可以称之为“人在江上游”!一行人登船后,来到顶层露天平台,虽说是炎炎烈日,当游船徐徐开动后,江面上吹来的阵阵清风更是将所有的燥热一扫而光,抬眼望去,漓江两侧的群山风景——好一幅泼墨山水画。延绵起伏的群山在江水倒映下显得更加的巍峨,漓江在群山的环抱中显得更加的奔放,时而奔腾不止,时而舒缓流淌,江面上不时有竹筏飘过,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的船把式熟练的操作着竹筏,载着游客有惊无险的在漓江上徜徉着,还时不时的飘来两句悦耳的山歌……
我眼中的漓江,就是这样的朴实与唯美,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6.我所认识的侗族人民 宋伊靓
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如美丽的花朵般散落在祖国的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的侗族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侗族村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条被雨水冲的很光滑的石板路,偶尔冒出一些坚强的青苔点缀着石板路,让你觉得生机勃勃。路的两侧则是民族特点鲜明的民宅,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我努力的观察着,吊脚楼的底层是一个不怎么高大的空间,用来拴牲畜、堆草料等等。我对这一形式的房子感兴趣了,就不断的问妈妈,妈妈说这大约是为了防潮而特地架空的吧。
侗族人民善良勤劳,遇见有客人来了,男人们敲锣打鼓、喊声震天,女人们则是热情的介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也许是觉得银器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吧,不管男女,都特别喜欢佩戴银饰,头上、手上、脚上伸直耳朵上都可以佩戴,而且穿各种颜色的衣服都可以搭配银饰,红色显得大方、黄色显得可爱、绿色显得清爽、蓝色显得深邃、紫色显得神秘。
这个侗族村寨的集市还遵循着古老的交易方式,菜农们将自己的货物放在集市上,边上在放一个小篮子,然后就走了,需要购买的人们则是挑选自己中意的物品,然后将等价的货币置于篮中,在我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了,这种互相信任的方式还真印证了一部电影《天下无贼》了。也许这就是侗族人民,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勤劳朴实的美德。虽有些原始,确很安逸。
7.闪闪的银杯 宋伊靓
外出旅行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桂林之行即将结束了。依照惯例,总是要学点当地的方言回来向别人学舌或者带点当地的特产与朋友家人分享。这次带回来了三样东西,一个是罗汉果,泡茶喝的,一个是桂花糕,桂林一种糕点,还有一个,就是一只杯子,银做的杯子。
导游极力推荐的杯子,是在当地银饰专卖店买的,导游说,银含有银离子,能净化水源,能排毒,喝了对身体有好处。
杯子好看,真是好看!不是因为它是一个银杯,闪闪发光,而是因为,杯子外观的图案,是描写竹子的,郁郁葱葱,即使是银色的,也让人看到了那竹子是生机勃勃的样子,竹子旁边的字,也是银色的,不过看得出来,这毛笔字的风格,一回一旋,与翡翠银竹,甚是相配,诗是这样写的: 一世高风亮节, 一生宁静淡泊, 笑傲严冬霜雪, 虚怀千秋功过。
写得可真好,虽然不知道是谁写的,但作者一定对竹子情有独钟,“岁寒三友”:松、竹、梅,一样的精神,一样的品质,一样的坚强,但却选择了竹。我本想买松,但看到了竹,就喜欢竹了,喜欢竹的生机,喜欢竹的韧性,更喜欢这生机勃勃的诗句。
竹子的虚心、坚强、淡泊、抗寒,让人们喜欢,笑傲严冬霜雪,当大家都在畏怯时,它可不怕,它有一颗热忱、坚强的心,让自己勇敢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8.鱼汤面 宋伊靓
东西南北中,没人不吃面条。
面条——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类果腹、提供热量。 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全中国有名的面条不少: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镇江锅盖面、昆山奥灶面、东台鱼汤面等等。
华清池浴室楼下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专营“鱼汤面”。鱼汤面,顾名思义,就是面条熟了以后盛在碗里,不是用面汤或者开水作为面的汤汁,而是用刚刚熬好的鲜鱼汤。 选用鲜活的鲫鱼,去鳞洗净晾干,小火慢炖,熬汤是一项细致活,熬汤的过程也是心灵积淀的过程,一双巧手加上好的食材,光这汤的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了。店家是一位年龄比妈妈稍大的阿姨,穿着朴素、动作利落,店内的桌椅、地板收拾的很干净。“熟能生巧”!左手拿着笊篱,右手持一双粗壮的长木筷,面条在开水的翻腾下一会就熟了,我选的是面和汤分开的吃法,经过搅拌,佐料已经充分的被面条吸收了,旁边的碗里盛着洁白鲜美的鱼汤,撒上点点的青葱和香菜,更让鱼汤无比清香,吃一口面,喝一口汤,如此美味的鱼汤面,真是早餐的不二选择。
根据店家的介绍,这鱼汤面,可是在清朝时就出现了,因为犯了规矩而受到惩罚的御膳房的御厨被逐出皇宫,回到东台老家,因少小离家多年,家乡人都不认识他了,更不知道他那御厨的身份,所以他的生活很落魄,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萌生了卖鱼汤面的想法,经过多次实验,鱼汤面大受好评。从此,东台的鱼汤面就出名了。
鱼汤面是好吃,东台人们说:“吃一碗,想三年。”
9.桂林三桂 宋伊靓
三桂之一,金桂飘香 桂林生产桂花。什么金桂啦银桂啦月桂啦,举不胜数!我们的导游说:金桂最香,花开最美。金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一簇拥着一簇,折过来,弯过去,开花时节,满树香气,满树金黄。 三桂之二,陈桂清幽 桂林盛产桂皮。作为特殊的香料,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做菜的时候放一些,异香扑鼻,汤汁厚重。逢年过节,爷爷奶奶制作一些腌制品的时候,桂皮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甘甜、微辣,刺激着人们的味觉神经。 三桂之三,龙眼香甜 桂林亦盛产“龙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桂圆。桂圆分为干湿两种,干桂圆就是把鲜桂圆从树枝上采摘下来进行脱水处理,以便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干桂圆的果肉肥厚、味浓,甘甜,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必不可少。剥去鲜桂圆的外壳,白白的果肉就显露出来,放在嘴里,牙齿轻轻咬开,丰盈的汁水充满整个口腔、浓郁的香甜充满整个鼻腔。
10.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徐天洋
周末,偶得空闲。
本想去书房拾卷书来读。无意中,看见对面琴房半遮半掩的门。想来,也不知多久未曾抚过琴了。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缓缓推开琴房的门,偌大的琴房中央是一架古筝。仿佛是老友重逢一般,我望着那古筝,兀自笑了。
记忆追溯到五年以前。那天,随妈妈去听古筝演奏会,也就是在那次,初见古筝。舞台上,演奏者身着旗袍,缓缓拨动琴弦。琴瑟和鸣,清脆而婉转的琴场响起,在整个大厅上方回荡。一声声,动人心弦。我不禁沉醉于这古典音韵中。从那时起,便对古筝生出无限向往。后来有机会学习了古筝,我刻苦练习,考完了十级。之后,因学业的繁忙,便一直将它置于一边,遗忘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今日,想要重拾这份情愫。我在古筝前缓缓坐下,小心翼翼地戴上玳瑁,轻轻揭开琴罩,拂去琴弦上的灰尘。我的舞台,便也在此驻起。
轻轻拨动琴弦,一个清脆的音符迸出。紧接着,婉转的音韵便如水般荡漾开来。琴声婉转,撩拨着人的心弦,每一个音律,都在心中开出一朵花。滑音,婉约而又缠绵,似江南女子的呢哝软语,眼前似乎也现出细雨濛濛时分,江南女子撑着把油纸伞,在雨中亭亭而立的情景;泛音,清丽而又空灵,似是清晨的露珠滑落在叶下的蜗牛壳上的声音,又仿佛是雨珠敲击窗户的声音,在心中,留下浅浅的回响;刮奏可清脆,可磅礴,高音似清泉叮咚,流水潺潺,低音若海纳百川、洪涛奔涌……曲毕,心中便也繁花似锦、绚丽丰满了。一下明净起来,澄澈而又虔诚。
每每奏起古筝,我便觉得自身与其融为一体、沉醉于这承载着几千年中华博大文化的琴声中。五指在琴弦上翻飞,似蝴蝶翩跹起舞。手腕轻抬,又缓缓落下。勾、托、抹、挑,指法变幻。此时,它似是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在房间中央忘情的弹奏着,亦是在心中的舞台中央,我感悟着筝的浅呤低唱、深情诉说,亦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将琴谱翻至那首《茉莉芬芳》来弹。一个摇指轻启,清脆而又绵长,极具颗粒感的,琴曲便由此奏响。一段摇指结束,便是快板,却并不是给人雄伟壮阔之感,而是轻灵活泼的,灵气在音符间跳跃起舞。琴声渐柔渐缓,又是一段摇指。比起前一段摇指,亦要柔和缓慢得多,眼前,亦仿佛浮现茉莉含苞酝酿,一片片花瓣缓缓张开,向外延伸的模样。身子,亦不觉随着琴声伏动。琴声渐强,进入了另一段快板。花瓣已尽数微微展开,但它仍努力向外延伸,花瓣张开的弧度一点点变大。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完全绽放。小小的一朵朵,攀在枝头,在片片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愈发小巧玲珑,充满生机。雪白的花瓣,清净而纯粹。它是如此纯洁,不食人间烟火,像极了陨落人间的天使,又或许,是穿着雪白长裙的精灵所化。但它却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息,而是亲切活泼、古灵精怪的。尽管如此,它的冰清玉洁,仍是绝不可被玷污或亵渎的。我忘我地弹奏着,看着茉莉绽放的模样,听琴声娓娓道来。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似乎也与琴音交织在一起,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似乎又成了那朵茉莉,在角落独自悄悄绽放,谦逊却努力着……
就是这样,我徜徉于宫商角徵羽的音韵中,与琴为友,与音为伴,以琴房为舞台,抒发自我的情感,展现自己的风彩。
我推开门,望向对面的书房,那是我奋力拼搏、追逐梦想的舞台,而这里,这琴房,也是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