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我读完了《第五项修炼》,并记下完整笔记。在页数大于400页的书中,这也是第一本我完整记下读书笔记的书。自大二下生活中的种种不顺遂之后,这本书从室友不经意的推荐里走出,陪我走过了整整一年的时光,成为我低谷中的伙伴。本以为送完这一程,老朋友就要和我说再见了,但没想到,当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做纪念时,我发现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我不理解的内容,探索之途,刚刚开始。
《第五项修炼》作为一本管理学著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现实问题的团队应对方法,成功的解决问题包含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作者彼得圣吉对于当下全球化衍生出的社会和环境资源问题有着高度的敏感和认知,本书的特色也在于此——“第五项修炼”,本书的标题,指的是系统思考,它与常规思考方式的不同在于:强调与自然界相融相似而非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非线性的,融合了理性与潜意识。它把世界当成生命系统来观察,而非可以被人类控制的机器。
《第五项修炼》一共分为五部分,除去第五部分为附录外,前两部分讲的是第五项修炼:传统思维的问题与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第三部分讲的是其他四项修炼,第四部分讲的是五项修炼在实际中的团队运用,案例多为当下社会问题及环境资源问题,可见书的时代性。
这本书的第二章讲的是传统思维方式带来的7个组织学习障碍,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三个:“执著于事件”“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和“煮蛙寓言”。
“执著于事件”描述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我身上:觉得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别的不用管。但这样思考的问题在于,每个事件对于其他事都是有影响的,执着于事件会看不见全局的变化,这个案例的给我这样的启发: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系统,一个环节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可预知的。
“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则解释了为什么执著于事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流动变化的系统里,因与果并不紧密相连,行动的主要结果可能会作用于系统里相隔很远的其他要素上,而时间上也可能不会立即得到回应,而要在很久的未来才会显现。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真是大为惊骇,因为从经验中学习几乎是我唯一的学习方式,而且我在当时也无法发现这样思考的问题。尽管如此,这一条却比上一条给了我更多鼓励:因为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能洞悉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别人并不比你更优秀,他们也一样会犯错。
这给了我很多个人性的成长: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所处的环境里别人都比我优秀。所以我的社会意义就是必须能够解决好问题(执著于事件),但若大家同处于一个复杂的世界之中,人人都无法明了所有的变化,那么解决所有问题也并不是一个现实的想法。而我一直以为我的社会意义仅仅是一个解决不了问题就会被抛弃的机器,大一大二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但最后却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糟糕的结果。
这两个案例分别介绍了线性和功利思维所带来的长期危害,当然这是传统思维的特点,但这里也揭示了系统思维的整体性总特征以及组成它的两要素之一:延迟(另一个是正\负反馈)。
“煮蛙寓言”就是一个讲延迟效果的具体案例:青蛙在热水中会迅速跳出,但在逐渐增加的水温中却不易察觉出自己的危险处境,直至反应过来却无力脱离了。渐变的能量就是这样,它会对我们生活造成根本性改变,恐怖的事情是在这发生之前我们对它毫无察觉。
提出传统思维的病征后,第三章分析了病理,这一章里启发我的是这样一个现象:
“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情况,都有多层次的解释,但这些解释都不见得治本,若持有反应式的心态,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发揭示行为模式原因的结构性理解——长期趋势,才能改变行为模式。”
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四个社团\学生组织,在社团里我工作得都很拼命,却最后身心俱疲乃至退出所有社团,而且实际上也没做出真正像样的成就。大二那一年,我为了弄明白“为什么兴致高昂干了一年最后却轰然倒下”这个问题的自身心理原因,和好友做了很多探讨,看上去也很深入,但终究不得其果。迷茫郁闷的大二结束后,在大三上翻开这本书看到了这么一段话,如同看到一盏明灯:你应该拥有更大的视野,只有看清整个事件的总趋势,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基本状况和你内心的心智结构模式,才能真正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