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讲过一个京东马粪争夺案的故事。
这是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美国1864年,当时马粪可是好东西。
案中原告请了两个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这两个帮工从晚上6点干活到8点钟,历时2个多小时,在马路上堆了18堆马粪,马粪太多了拿不动。两个帮工没有给马粪做任何标记,就回去拿车去了。
第二天早上,被告看见了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是否请了别人来搬走这些马粪,巡逻的人说不知道,也没有请人来搬走这些马粪。于是被告就把这些马粪搬回自己家里,撒到自己的田里去了。
到了中午,昨天的那两个帮工带着车回来,看见马粪没有了。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被告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了法庭。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谁赢呢?为什么?
从公平的观点出发,双方好像都有点道理,到底要如何判断对错呢?
理解这个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平背后的效率。
薛兆丰教授说,如果我们判付出了劳动的帮工赢,我吗就在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如果我们判拿走了未作标志的马粪的被告赢,我们就在鼓励人们对财富做标志。
鼓励哪一种行为会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呢?
如果有人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那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而花了太多的努力。我们说保护私有财产是公平的,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的。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个故事,因为它是“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的第二讲。
今天我重新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这里面的“效率”触动了我对情书群打卡统计的思考。
情书群目前共有71人打卡,大家通过互动吧活动报名进行打卡。按照学号轮流每周负责统计打卡,打卡统计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朋友的监督,提醒,用他律培养自律。遵循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
这周我轮值,第一天,我是这样统计的:
一、从互动吧里“导出名单”,在电脑中对名单里的学号进行排序,再将未打卡的学号挑选出来。
貌似很轻松的事,没多想,就这样过了第一天。
第二天,我因为中午临时有事出门,没带电脑,到了下午想起还没有统计打卡,于是在手机上的互动吧进行统计,我是这样做的:
二、打开互动吧,进入报名管理,点开每个人的详细信息,用笔在纸上记录下学号,去重,再计算打卡人数和未打卡人数。
这时,我就有了有趣的发现,有人在打卡时在名字前加了学号,加了学号这些人基本都是做过统计工作的人。看来他们对打卡工作量深有体会。他们知道这个小小的改变,会给统计的人减轻很多重复劳动。就像下图这样:
由于有人重复打卡,这样我需要增加额外去重环节;有人退出,学号空置,需要提醒大脑记着;有人请假,需要标注。
一个小小的打卡统计任务,要完成也没那么容易。
第一天,我妥妥地忘记了有1人退出,第二天我又妥妥地忘记了有1人请假。当然,还因为我第二天统计时间晚了,今天早上又爬楼一遍,提醒了未打卡也未发红包的亲们。
这些工作量妥妥地吸引了我比金子还宝贵的注意力。由此就想到了马粪争夺案中的效率优先原则。因此,我决心要有所改变,提高统计打卡的效率。
在此呼吁情书群的坑友们,一字不差地阅读下面这几条建议:
1、请修改群名片,在名字前加上学号。方便@大家,把信息准确地送达。(一劳永逸的事)
2、打卡时,请在名字前也写上学号,方便手机统计。(一劳永逸的事,以后打卡姓名是自动写上去的)
3、请不要重复打卡。(这一点和我的粗心一样,需要给大脑建立新的沟回。)
4、未打卡或者未写情书,请主动发红包。(其实,这一点要求有点高,如果人人都做到了,就不再需要有人统计打卡了。)
5、尽力去解决问题,利用这样的机会学习,交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
节省别人的注意力,也是节省自己的注意力。
要做到上面这几条,对于已经做到的人来说不难,对于还做不到的人来说挺难的。不过没关系,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
如果有疑问,有不懂的坑友,欢迎群里提问,与大家共同交流!
我自己也需要反思我的问题,发布前核对不仔细,每次都会有疏漏,这一点必须跟大脑强调三遍,发布前核对信息三遍,然后再发布!
愿我们的情书群鼓励每个人多做一些,鼓励效率,鼓励成长,这样才有更长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