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读历史,因为可以怀古明志,不关心帝王将相们的丰功伟绩,也不喜欢残酷的战争,我们想了解的是那些悲情似的人物,他们的不完美才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历史中,最能赚足人们眼球的人,非项羽莫属。
总有人说项羽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坑杀降卒太残酷了。又有人说他太过于儿女情长,临死时还对心头的唯一虞姬依依不舍。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项羽为什么得到了后世人那么多好感,我想是因为人们不喜欢刘邦,受儒礼文化教育的中国人绝对不能接受一个无赖当皇帝,于是人们把情怀寄托在了项羽身上,尽管他没有统领天下的胸怀,他赏罚不公也没有治理国家的手段,然而这一些都不重要,因为他是一个出生高贵而又有教养的西楚霸王。
不谈垓下之战的具体过程,先来看一看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垓下战败后,项羽突出重围准备逃回江东,在路过乌江亭的时候不肯渡江,拔剑之吻,给后世留下了及其悲壮的一幕。杜牧对项羽自刎的做法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一场战争谁胜谁负都是一件正常的事,而项羽太过于看重战争的结果,不想接受失败的现实,所以他选了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可惜,但又对项羽这种不负责任做法加以批评。杜牧认为,如果项羽度过了乌江,在重新召集旧部,扩充军马,以项羽在江东的人气和江东人才自身的能力,如果他一声令下,打刘邦并不是没有可能。
再看一看王安石的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半山兄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咎由自取,他一意孤行,众叛亲离,失败是必然的。经过多年的征战,随他东征西讨的将士们已是疲惫不堪,垓下的一战让他们对项羽彻底的失去了信心,项羽就算是回到了江东,也不会有人再为他卖命了?半山兄的观点显然有一点狭隘,我认为他对项羽有一定偏见,毕竟他是大宋朝的丞相,观念中成王败寇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世俗总是歌颂那些成功的人,对那些失败的人总是轻视与嘲笑。但我们不管,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我想探讨一下,项羽有没有可能卷土重来战胜刘邦?以垓下之战后天下格局来看,刘邦风头正劲对项羽十分不利,但天下之事格局瞬息万变说不清楚。很多人说项羽的失败是失去了人心,对吗?不错是对的,难道刘邦就不一样了吗?想一想那个淮阴胯下人韩信,他是真的对刘邦死心塌地吗?还有后来叛变英布,这样的人很多。汉王朝初期的历史就是一部叛变的历史,而有多少人叛变项羽呢?肯定比刘邦少。显然项羽没有刘邦老辣,他不知道瓦解刘邦身边的人,被眼前利益聚拢起来的乌合之众,在内部分赃不公的时候,在外部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倒戈。项羽没有看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人,他不知道利用人性弱点来瓦解敌人。当然这也是我们喜欢项羽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内心非常干净与纯洁,所以我们更不喜欢刘邦,这个狡猾的无赖。
要想打败刘邦,有一个人作用至关重要,他就是韩信。项羽有没有可能把韩信争取过来呢?我想有一点难,但不是没有可能。从后来的历史看,韩信与刘邦还是有很大隔阂的。要拉拢韩信必须派一名极有威望极高的人给他晓以利害,刘邦很有领导者的气质,能够聚集一帮人为他卖命,但这样的人也很危险。刘邦诡计多端,不能容人,现在刘邦没有对付你韩信,是因为项羽还没有被消灭。如果有一天项羽死了,他还用得着你韩信吗?以你的才能与威望,他能够放心把你留在这个世界上吗?反之如果你帮助项羽灭了刘邦,可与他平分天下。项羽一介匹夫,没有什么智谋,他是不会对你形成太大威胁的。
如果韩信被争取过来,则刘邦必败也。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当历史定格在项羽拔剑自刎的那一刻,也成就了刘邦的不世功业,我们想探寻的并不是历史的是非对错,因为那已经是过去,我们只想缅怀曾经而活好现在。
即兴赋诗一首
江东地灵将星出,
霸王别姬千古愁。
乌江乘舟夜若渡,
沛县无赖阶下囚。
图片来至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