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是由两则小古文组成,再教小古文,是在听了优秀的教师授课古文和看了相关教学设计之后备课的,有以下体会:
一、读对
这里的读对是指读准字音和停顿。学生借助注音或宇典,就可以把字音读准。但是要读准停顿,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不理解意思。但之前在教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时会让学生看注释、想意思,再解决停顿的问题。但是,理解句子意思难度更大,由难到易,这不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而且,朗读课文跟理解意思搅在一起,教学内容就比较杂乱。古代私墊先生授课时是不讲向子意思的,直接教学生读,先生在哪里停顿,学生就在哪停顿,不追究所以然。然后学生自己反复练读,熟读成诵,再背给先生听。我们也可以借监这种方法,教师直接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字音、停顿都包含在里面了。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检查不同水平的学生,出错之处予以纠正,再重点练读,这样就可以把宇音、停顿都读正确了,而且目标单一,清清爽爽。
二、读熟
所谓读熟就是把小古文读得很熟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练了,意思也就基本上理解了,这就是私墊先生一味让学生读和背而不讲解意思的原因。对于古文中的代词、语气助词就会产生语感,例如《囊萤夜读》中的“以夜以继日焉”的“焉”就能理解它并没有具体的意思了。古文简洁,理解古文意思尤其需要熟读。可以采用多种练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三、读懂
这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古文每句话的意思。这方面要与中学文言文翻译区分开。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有严格的要求。在小学里,对小古文的理解只要求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向子的意思。这个尺度我们要准确把握。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反复朗读,学生对这篇小古文的意思至少已经理解了约百分之八十。对剩下的学生不太理解的约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我决定在课堂上采用:借助注释、组词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后题第二题就是引导学生看注释初步理解,用组词法解释单个生字字义)
1.自己练说。就是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各自独立说一说小古文每句话的意思。有文中注释的帮助,学生又可以理解百分之十左右的内容了。
2.同桌互说。在各自独立练说的基础上,同桌你说一遍给我听,我说一遍给你听。若有不同理解,可以讨论,于是又解决了百分之五左右的内容。
3.全班交流。这一步就是要解决剩下的百分之五左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把不理解或不确定的地方提出来,全班交流,学生教学生,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难题。如果有些内容学生都不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点拨、引导。
四、读透
经过了前面几个环节,相信学生对古文难停顿和难理解这两大难已经解决,接下来需要理解古文的写作目的及人物的精神,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哪句话更有感悟,挑出来说说,学生很快便能理解李白不惧恶劣环境坚持勤奋苦学的品质了。
五、诵读
最后是要达到能有感情读出李白坚持苦学的精神。通过语速、重音来突出这些词语。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感受人物特点。
综上所述,小古文教学要以“谈"为主,让“读”贯穿始终。读对和读熟是对传统经验的继承,是基础。读熟是对传统经验的突破,是关键。读透和诵读是现代阅读意义的体现,是深化。五个环节,层层递进,师生默契合作,尽享小古文学习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