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家为什么要打中山国?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赵家为什么还愿意借道给魏家?
答:1、魏家为什么要打中山国?
——如果拿下了中山国,魏家就等于从南北两个方向钳住了赵家,只要愿意,就可以对赵家轻松实现南北夹击。
{魏家打中山国之前,发生了什么?——以下内容节选自潇水《先秦凶猛》
(先回忆一下人物关系——“016 第一段“臣光曰”为什么重要?”
——“赵无恤过世之后,谥号为襄,称为赵襄子......
赵无恤有个弟弟,谥号为桓,称为赵桓子。赵桓子赶跑了赵浣,自己当了赵家族长。但坏人竟然也不长命,赵桓子接班仅仅一年就过世了。
赵家人非常尊重赵无恤的权威,于是杀了赵桓子的儿子,把流亡在外的赵浣接了回来,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死后,儿子赵籍接班,这就是赵烈侯。
再看一下和赵烈侯同时代的魏、韩两家:魏家的族长名叫魏斯,称为魏文侯,是魏桓子的孙子,韩家的族长名叫韩虔,称为韩景侯,是韩康子的孙子。
《资治通鉴》讲到这里,这才呼应上本卷开篇的第一句话:“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 公元前五世纪下叶,赵无恤死去了,传位给大哥“伯鲁”的孙子,他的这位继承人自作聪明,干了这个世纪下叶最后一件大蠢事,把首邑从山西中部的晋阳,向东南四百里,南迁到河南省北部的中牟,离河南的腹心很近了。这种不怀好意的迁徙,意图一眼就可洞穿。南迁中牟是为了更便于去中原争夺人口和城市(就象钓鱼的人坐得离池塘更近点儿)。事实证明,坐在中原北门外的赵家人,马上就要过苦恼的日子了。南迁中牟的举措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错误,赵家南向中原(进击河南)的军事行动,屡次遭到南边魏家的猛烈抵制,赵人屡次败北。
魏家甚至派了一个人,在赵家中牟北边三十里,一个叫邺城的地方,盯着赵家人的一举一动。这个牛人就是西门豹......
......当时,赵居北,魏居中,韩居南。
当赵家把战略重心南移,迁都中牟,压到了南边魏人的家门口,魏人除了派西门豹驻守家门口的“邺城,另也准备去往赵人的后腰里放一只刺猬——那就是抢占中牟背后(以北)的中山国,以牵制赵人的南下,最终实现通过”邺城“与”中山“的南北夹击,钳制赵国......”}
2、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赵家为什么还愿意借道给魏家?
①没法正面冲突
从《战国策•中山策》的记载(尽管存在语意不明、时间和人物大概也搞错了等问题),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赵家人很清楚如果听任魏家灭掉中山国,是对自己很不利的,但又不好和魏家发生正面冲突。
②自以为聪明的分析
另外,站在赵家的角度,魏家到底能不能灭掉中山国(中山国的文明并不落后,是一支有志气的狄人,农牧兼行且冶铁很有造诣),似乎充满了偶然性。
《战国策•赵策一》记载了一个叫赵利的人帮赵烈侯做的分析:“...... 魏家去打中山,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打不下来,要么打得下来。
如果打不下来,魏家的实力就会减弱,那我们赵家就能挺胸抬头了。如果打得下来,魏家也不可能越过我们赵家的地盘来保有中山的土地,中山到头来还得落到我们赵家手里......”
二、据《吕氏春秋•先识》记载,晋国史官屠黍准确预言了中山国的灭亡,他给中山国总结出来的亡国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站得住脚吗?在今天看来,中山国灭亡(第一次)真正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1、屠黍给中山国总结出来的亡国原因是什么?
——风俗很糟糕。
屠黍认为:男女有别是最基本的伦理规范,人类因此才可以区别于禽兽,继而产生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
而中山国的风俗很糟糕,没有男女之防,随时随地男欢女爱,夜生活丰富,流行歌曲全都是靡靡之音,国君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所以要亡国。
两年之后,中山国果然灭亡了。
2、这个原因站得住脚吗?在今天看来,中山国灭亡(第一次)真正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屠黍对中山国的必亡做出了准确的预言,但在今天看来,他给中山国总结出来的亡国原因实在站不住脚。
——真正可能的原因是:
①国力与魏国有差距
首先是中山国虽然不是软柿子,但国力毕竟和魏家有着数量级的差距。
(这算不算“落后就要挨打”呢?并不算,因为落后并不一定就要挨打。弱小又落后的国家还有不少,有些甚至比中山国更好打。)
②再加上夷狄属性
所以还有第二个原因:中山国毕竟有着夷狄属性,不属于根正苗红的华夏诸侯,灭掉中山国不容易惹众怒。
三、本文用到的材料及相关内容
1、《战国策•中山策》
记载,魏文侯想灭中山国,赵襄子的家臣常庄谈给主君建议说联姻。(有严重的语意不明的问题,时间和人物大概也搞错)
2、《战国策•赵策》
记载,魏文侯向赵家提出借道的要求,要派兵去打中山国,赵烈侯正要回绝,一个叫赵利的人帮他做了一番分析,魏家打不下来、打得下来中山国对赵家都无损。
(《韩非子•说林上》也有同样的记载,字句几乎一模一样。)
3、《吕氏春秋•先识》
所谓“先识”,就是先兆或者先见之明。
全篇从历史经验总结出一个道理:有道之人的离开就是亡国的先兆。
屠黍作为晋国的一位有道之人,离开了晋国,晋国就果然亡国了。他对中山国做了亡国的评价,两年后中山国果然亡国了(第一次亡国)。
魏国人白圭主动离开(复国之后的)中山国,后来中山国果然亡国(第二次彻底亡国,亡在赵国手里)。
4、《后汉书•列女传》
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文言文《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这位乐羊是东汉时代的人,而攻打中山的那位乐羊是战国初年的人,同名同姓而已。我们读历代诗文,遇到“乐羊”先要分清是哪一个乐羊。
四、补充分享文中提到的魏国人——白圭
源自孙皓晖《大秦帝国》——“......说到洞香春,安邑人如数家珍。它是魏文侯时期的大商人白圭的产业。如果是纯粹商贾也还罢了,偏这白圭非但是名满天下富可敌国的大商,且在魏武侯时期做过多年丞相。魏国人认为,白圭是与陶朱公范蠡相伯仲的旷代政商。......开张之日,白氏立下定规:非读书士子、百工名匠、富商大贾与国府官吏,不得进入洞香春。......上卿李悝经常在洞香春和名士们论战变法利弊,上将军吴起也多次在洞香春论战用兵之道。更有周王太史令老子、儒家名士孟子、自成一家的墨子、魏国奇士鬼谷子,都曾在洞香春一鸣惊人,后飘然而去。后来白圭继承父业,又对洞香春屡加修葺,改进格局,名贵珍奇遍置其中,雅室密室酒室茶室棋室采室,错落隐秘。更有宽阔舒适的论战堂,专供客人们聚议重大国事......
......
......战国另一堵截洪水的恶例,是魏国丞相白圭。白圭乃战国初期名相,然由于商旅出身,大约利害之心甚重,于是在大河修筑了堤防,将洪水逼向了他国......
(有兴趣,可去看这套书,满分5分的话,推荐指数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