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昨天的介绍大家对瓶塞应该有了个整体的认识。
有关机构曾做过问卷调查,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软木塞的认可度是最高的,就像是买了一瓶几百块钱的红酒,结果开瓶时发现是旋盖封口的,或是硬邦邦的塑料做的,这感觉就不那么有范儿,要是个庆祝的场合好像还少了些仪式感。
对于传统的旧世界来说,软木塞就是葡萄酒灵魂的一部分,是葡萄酒陈酿中重要的一步,它永远不可能被取代。拿着酒刀开瓶,握着木塞把玩,这本身就是喝酒的仪式感之一。若是没了开瓶时“砰”的一声,那种喝酒的欣喜又从哪里点燃呢?
而在新世界和年轻人们的眼里,螺旋塞方便廉价。随手就能拧开的瓶盖打破了葡萄酒总是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这样的葡萄酒更像是我们随手就能拿到的普通饮料,这份亲切感或许更适合人们开怀畅饮。
这场纷争,与其说是瓶塞革命,不如说是葡萄酒传统派与创新派的文化分歧。
传统派保守,不愿打破千百年来的传统,以匠人精神兢兢业业的酿造每一款酒;而创新派善于改变,乐于向葡萄酒中加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致力于创造高性价比葡萄酒。
其实葡萄酒的酒塞常被拿来讨论。有一阵子因环保概念,旋盖被认为是比较有利于环保,后来又掀起碳足迹的话题,旋盖马上居于劣势,两方较劲,胶合塞子在夹缝中,既不是木塞也不是金属旋盖,显得更加尴尬。
当然,每一种塞子都有其利弊。以成本来说,旋盖应该属于较为经济的金属材质,软木材质的塞子则成本偏高,并一度因其容易产生木塞气味而稍有理亏,木塞味有时是潮湿的霉气味,有时候还会伴随着腐烂或粉状灰尘的气味,这些不佳的气息都有可能影响酒质。
胶合塞子也是属于比较经济之材质,外形与软木塞相同,材料有胶合与全胶两种。每一种材质的塞子都有其优缺点,都要视状况而定。
不过,这原本是一个新旧世界葡萄酒产国的路线之争,如果剖析这个问题的内涵,以目前绿色观念抬头的趋势看,两方都必须认真面对。而作为普通爱好者或消费者的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葡萄酒的世界才会更加缤纷多彩。
据我了解早在2008年底,葡萄酒旧世界代表之一,玛歌的酒庄主在广州的品酒会场里,曾提到他们也意识到旋盖的问题,在酒庄里已经进行了6年的试验,成效如何目前还说不准,这至少需要一个时代的检验,才能判断旋盖对于酒质陈年的影响。
而且按照新世界国家的讲法,如果旋盖有那么多的优点,应该是将所有葡萄酒的瓶口包装全部改成金属旋盖才对,事实上却不尽然。一般酒质的葡萄酒或许使用方便包装的旋盖,但具有高质量且价格昂贵的陈年好酒,任然使用传统的橡木塞作为酒瓶的封口。
像我之前讲过的澳大利亚的Penfolds Bin 707(奔富707)等,还是倾向采用橡木塞。这说明了质地优异的新世界葡萄酒,目前还是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无法彻底使用他们所标榜的金属旋盖,这种打脸的做法怎么能说服全世界相信他们所说的“旋盖优于橡木”的论断呢?
我个人觉得这些争论没什么意义,要以消费者的诉求来分层就对了,比如只是想作为每天的普通餐酒来饮用的,那从经济、环保的角度来看,旋盖确实占尽了优势。
旋盖因为价格低廉,可降低葡萄酒的制作成本,在酒厂生产线上封瓶速度快;马上即可饮用,省去使用木塞开瓶器的麻烦。甚至新西兰还有一种最廉价的3L盒中袋(它的密封龙头开关就像取用自来水一样方便),高晓松在他的晓说里曾提到过,当然他并不知道这种酒对当地中产来说买来并不是直接喝的,他们一般会放在厨房当料酒使用,例如自家人想吃红酒炖牛肉时它就派上用场了。
至于胶塞我是真没什么好感,它的形状虽然与橡木塞相同,材质却有极大的区别,没有橡木塞的气孔,无法进行微量的氧化成熟,所以一般都使用于浅龄形态的葡萄酒,同时属非陈年型葡萄酒。最麻烦的是还要和软木塞一样要用到开瓶器,我最讨厌这种装又装不像的……
说了这么都,大家也看出来了,如果除去后面要讲到的环保,就现在的工艺水平来讲我肯定是稍微偏向于用软木塞的那一类人。
一瓶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缓慢成熟的葡萄酒,若以旋盖或胶塞封瓶,有可能因密实度高,葡萄酒无法吸收所需的氧气,导致无法成熟醇化。所以以现今的技术来说需经过瓶内陈年的葡萄酒,都会采用橡木塞子封瓶,透过橡木塞自然、精妙的组合,使葡萄酒质量逐步走向完美。
更何况现在还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感官分析来检测是否有TCA存在而更加细致的筛选,并利用电离法、微波法、酶促反应、SYMBIOS等方法对软木塞进行消毒也可以避免软木塞污染的发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软木塞污染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低,故此大家尽可以不必过于担心这件事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愿我们都能顺遂喜乐,安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