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发现孩子根本无法专注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导致学习效率低。其实,这样的表现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要追溯到学龄前。
1岁多的小孩给一张纸就可以自己玩20分钟,3岁的小孩一个人玩积木就可以玩1个小时,4岁的小孩有一堆沙子一个上午就不需要父母照顾,也就是说,如此的专注力,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我们作为父母就破坏了、阻碍了。
我们以小孩子玩积木为例,2、3岁的孩子正在玩积木,孩子自己搭了两层高,然后推到,兴奋的情不自已,半个多小时里,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着自己的动作。这个时候爸爸回来了,看着孩子搭的如此幼稚的积木还乐成那样,于是往孩子面前一坐,说:来,让爸爸给你搭个漂亮的、高大的房子,这时候有的孩子就会去推爸爸,有的孩子就自顾自的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爸爸这时候并不知趣,依然搭起了自己认为高大、漂亮的房子,搭好后不停的让宝贝看,有些宝宝还能看看爸爸搭的房子,而有些宝宝无法阻止爸爸的行为就悻悻的走开了,更甚者有的宝宝就开始哭了起来。
我们看看这一过程,孩子玩积木玩的很专心,但在大人眼里觉得孩子搭的积木太简单,然而对于孩子自己来说,每搭起一次积木,都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的,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给孩子带来的鼓励是外界无法给予的,于是孩子搭积木的兴趣更浓。但爸爸的介入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其实是打扰了孩子。这样的破坏次数太多,孩子对待事情就不太容易专心。长期这样,就会有孩子大一点后家长发现孩子干什么都不能专注,岂不知这是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过多干预的结果。
其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孩子专注于拆一辆汽车,妈妈强行制止了孩子说:这辆车是电动的,是用来开的,不是拆的;3岁的孩子拿了一辆不足5厘米的回力车在玩,妈妈就给孩子拿来了一大堆大些的玩具车,说这些更好玩;孩子高兴的玩沙子,妈妈说不能玩,那个太脏了,布娃娃更好玩;等等等等。我们家长不允许孩子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强行将孩子拉在家长认为“有用”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干预太多,其实这样的做法不知不觉的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不干预、不打扰,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