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习惯在电脑上用office编辑各种文档,word、excel、ppt,习惯在电脑上创建文件夹保存起来,换电脑之后把之前的所有存档文件转移至新电脑,每次整理都耗时耗力,一台新电脑还没开始用,几乎都快占满一半内存了,得亏电脑逐步更新换代,内存越来越大,不然如何装得下我这么多年来的心血啊!
来看看我每次转移的内容都有哪些:1.每年的工作成果;2.别人的工作交接;3.搜集到的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从2003年工作到现在,存的真心不少啊!我觉得自己的电脑就像一个大资料库,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我经手的不用说一定都在,别人经手的我因为某种原因也有的我也保存着,谁问我要以前哪一年的资料,我都能帮她找到。
我为什么不舍得删除呢?我想了半天,原因居然只有一个:万一啥时候能用上呢。
就像我的衣柜、我的首饰、我的包包,除非烂了、坏了、不能用了,不然都堆在那里,衣柜、家里都是满满当当,不断添置新的,旧的不舍得扔。原因也是同样的:万一啥时候能用上呢。
可事实是用到的几率很少。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很多以前的东西真的还用得上吗?即便用得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夹里你还找得到吗?找的成本有多大?在搜索引擎如此发达、获取知识途径如此之多的时代,真的还需要保存那么多你觉得以后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吗?
今天看六哥分享他的简书文章,忽然想到自己近期的纠结,于是就问六哥一个问题:这些内容六哥一般就存在各个app里?比如幕布、印象笔记、简书等,除了这些地方以外,电脑里还保存吗?
六哥:不保存,都在网上。
我:那样感觉好没有安全感啊
六哥:安全感不是靠储存而是靠传播。
我:万一某个平台忽然没了呢?
六哥:那又如何?
我:那得重头再来,重新去搜集,那些内容都没有转化为自己的,不过仅搜集存在那里,即便一直在,也不是自己的。
说着说着自己忽然明白了,存起来就是你的了吗?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异常焦虑,看到有人分享一句话,赶快存起来;看到有人分享一本书赶快买了随后看;看到有人推荐一堂课,赶快存起来有机会去听。慢慢的脑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电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花的钱越来越多......
可是,你真的需要吗?适合你吗?你学会了多少?你记住了多少?你理解了多少?你运用了多少?没有转化为你自己的,它存在你那里和它在其他地方没有区别。
所以,保存只是一个方式,不是一个结果。
我们不是为了保存一样东西,而是为了让那样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
怎样才是你自己的呢?
1、刚需:它是你需要的,你想要的
2、吸收:学习、理解,然后消化
3、应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实践,你自己照着做;一种把它用你的方式呈现出来。写成一篇文章,做成一个ppt,有机会分享给别人是最好的,因为你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会让你有成就感,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更愿意去坚持做,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在一开始都有那么多观众,所以关键是把它用你的方式整理出来。
这样,它就真的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