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志摩命运相关的女人中,要么赢得了世人的深切同情与爱护,如张幼仪,要么赢得了众生极佳的赞赏和倾慕。而唯有陆小曼被千夫所指,落得一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暑假闲来无事在图书馆借书时,翻到了一本《陆小曼传》,仔细品读,发现我一直对她有很深的误解。放在现在不过是一个勇于追求自己爱情与幸福的女子,而后世的人把徐志摩抛妻弃子,飞机失事等一系列事情追究到陆小曼身上。可事实是徐是为了林徽因才与张幼仪离婚,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与陆相识相恋的。在徐志摩去世后,张每月都给陆寄生活费,如果陆抢走了徐,她能安心收下这些大洋吗?张能心甘情愿的一直付到自己移居美国前吗?
陆小曼1903年出生于其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其母亦出生名门。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便受到全家人的宠爱与呵护。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陆小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擅长绘画,社交能力极强,曾为北洋政府出任翻译。1922年,20岁的小曼经过家里人介绍,与王赓相识。不久便成婚,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将军太过木讷,不太懂得体贴讨好自己新婚的妻子。而陆小曼喜欢一切浪漫的东西,这一点两人存在分歧。王赓因为战事被调到东北作战,他想带小曼一同前去。遭到拒绝,陆作为社交场上的宠儿,舍弃不了那十里洋场。
而她与徐志摩越走越近,不顾那道德伦理,只顾自己内心那最真实的感受,爱的深沉。徐志摩曾对陆小曼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外面的流言蜚语终是传入王的耳中,这个男人没有震怒,没有责怪,他知道陆和他在一起不快乐。两个人和平离婚,王也与徐结成朋友。我想真正的君子就是这样。只要你过的好,哪怕自己痛苦又怎样。 陆小曼离婚后不久便于徐志摩结婚,征婚人不是旁人,正是曾经情敌的父亲国学大师梁启超。梁先生对两位新人的证词是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这样的祝福换任何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点难受。陆小曼心里也有,更让她难过的是徐志摩父母对她的不认可,不来参加她与徐的婚礼。这无异于告诉来参加婚礼的宾客,陆小曼是不被我徐家承认的儿媳妇。陆再有怨言也只得向前,因为有太多人不看好自己与徐的感情。
婚后两个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陆小曼生活奢侈,出入高档场所,靠徐的工资入不敷出。徐于是几个地方奔波教书,陆没有意识到徐的压力之大,还与翁等人玩乐。争吵成了回家之后两人等常态。1931年11月17日是两人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徐回家后劝陆不要吸鸦片,不要与翁瑞午厮混。无果后,负气出走。18日飞机失事,年仅34岁。陆小曼知道后倍受打击,带着内疚与遗憾度过余生。
陆小曼戒掉了鸦片,整理徐的著作,承受所有人的谩骂。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她的前半生多一帆风顺,她的后半生有如此坎坷不平。但她只是一个追求爱情的女子啊!我想在徐去世前还是爱她的,她仍是泰戈尔心中美丽灵动的中国女子。就像她在《哭摩》中对徐志摩亡灵表白“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定做一点认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