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飘忽幻化的云,在狼烟四起的战国的阴霾中独守住一份洁白;庄子是呼啸而过的风,在名利泛滥的世俗的荆棘中穿行出一种坦然。庄子是炸响空中的惊雷,从遥远的天际翻滚而来,震撼灵魂,余韵悠长;庄子是转瞬即逝的闪电,在喧嚣的时代划过,照彻宇宙,万物寂然。庄子是扶摇直上的鹏,是翩跹起舞的蝶,是曳尾涂中的龟……他在有所待中挣揣,在无所待中物化,在污渎中自快。
在穿越时空后,在丈量古今的距离后,在历史的尘埃层层淤积后,蓦然发现庄子在天地间拥有真正的“独一无二”。走进庄子,解读庄子,闲话庄子。在咀嚼庄子的无奈时品味他的洒脱浪漫。
庄子是自由的。
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表现在“逍遥游”这个观念里。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高层次和大境界,尽可能创造出绝对自我主动的自由。
庄子察觉到人的根本问题,在于不自由。人所以不自由,是因为人有所依赖。例如人依赖物质而生活、依赖感情而生活、依赖知识、信仰而活……必须等这些依赖获得满足后,才能得到逍遥。所以,他挣脱掉那些束缚心灵的枷锁,款款而飞,抛却凡夫俗子的浅陋无知之视于不顾,“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因为庄子对这份自由的坚守,所以在他化蝶而飞穿越千年后的今天,那双浸透冷月清辉的蝶翼,在梦的氤氲深处,折射出了雨雾般朦胧而湿润的色泽,在庄周的蝶瞳中,仍旧散射着令我们不敢直视的辉光。
庄子是超然的。
庄子认为,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运作息息相关,万物的变化,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人应该由自然来观察一切,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唯有认识自然的规律,超越一切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
当庄子破茧而出,肆意游荡于天地之时,他早已意识到某个陨落的时刻。但他却将生与死看作月盈、月亏一样平淡且富有诗意。在庄子的意识中,死亡不过是“悠然而往,悠然而来而已”。 生亦如何?死亦如何?“死生不过两形相变耳。”所以我们要以旷达的心胸来迎接它。当面对妻子的死,他在惠子的诧异中“鼓盆而歌”。“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庄子的羽化都是一种旷达而诗意的梦一般的离去。
庄子是宁静的。
他的宁静如同涂抹在波澜不惊的江面上那抹最凝重的红。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那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乱舞春秋,他甘愿曳尾涂中,也不愿留骨而贵。庄子挥动着那不染纤尘的蝶翼,于污浊中不留一丝痕迹的飞过。楚相如何,梁相又如何?于他而言,那些世人追逐的名与利,又哪及他在濮水河畔的一尾鱼竿?
如果说庄子是濮水中一条鱼,那么,他是怎样的一条鱼呢?我们不妨把鱼们做一下类比:
姜太公是一条会走的鱼,他静待水中,等上岸的机会出现。
许由是一条会游的鱼,躲开世俗的追逐,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享受生活之乐。
而庄子是一条会飞的鱼,他在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飞出水面,追寻鱼儿的蓝天,不顾生死。
庄子是寂寞的。
他在一个我们无法寻到的世界中孤独地花开花落,暗香徐徐,却无人能嗅。
他就是那爿清冷的月,高悬无极无际之宇宙,在梦与醒的边缘,默默升落。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例如一座山和一块小石头相比,山显得巨大无比;若是拿它和天地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了。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在不知自己究竟为蝴蝶亦或为庄周的梦呓中,在世人碌碌而不知其所为的远离中,他独自用那双单薄而寂寞的双翼舞出一个心灵的弧度。
庄子就是那一只逍遥而去的鹏,站在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俯瞰世间悲喜冷暖,将一切看遍看尽看透看空,然后抟扶摇而上,飞离九天,到了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
也许,庄子更像一支绽放在污泥之上的清莲,孤独的高尚着,让人在长久的凝视中形秽自惭。
……
当逝去的生命被纳入黑暗,庄子这爿独月仍在坚守心灵,尽管周围的黑暗吞噬着更远黑暗,庄子一直以一种我们永远咂摸不透的形象启诫我们一种清洁的精神:独善其身,无恃逍遥。
也许,时代的久远,个人的际遇,让我们对庄子理解的片面。但一个人、一个古人、一个不寻常的古人,总会给我们思想以启迪,总会留给我们挥毫泼墨的空间。
也许,我的文字对于庄子而言只能算是一种亵渎吧!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