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老板参加了一个企业培训会,主题叫《未来企业的转型之路在哪里》。回来之后,召集了公司所有的中高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头脑风暴法,尽大家所能,广散思维,寻一条未来企业的方向,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企业转型的意义。
过去的十年,可以称之为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是传统软件行业里面的佼佼者。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工业技术革命的更新,企业转型虽不是当务之急,却也开始进入思考,渐渐纳入议程。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转型的我,对于预测和转型是没有概念的。恰巧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推荐我看《商业预测: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这本书对我,对整个公司的管理层都是一个极好的辅助物,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预测模型,包含了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心值得推荐与分享。
《商业预测: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的作者全名王明伟,大家都叫他明伟老师。勃朗峰咨询创始人兼首席顾问、美国未来学院中国区首位认证讲师、未来学学者。曾赴美国硅谷去学习主流商业预测方法,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国内企业以及中高管的商业预测方法和工具。从2002年开始进行商业预测与观察方面的研究并撰写专栏文章,至今已有超过15年的商业预测研究经验。《商业预测: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也是众多企业亲身实践过的方法和总结。
《商业预测: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一共有六大板块,我想重点分享其中的两大板块。
一、商业预测的步骤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4个步骤,即“热身准备”、“识别大势”、“注意洞察、“采取行动”。
1、“热身准备”
首先,调动起我们的大脑。自己给自己设计问题来提问未来,激活自己的大脑进入未来模式。然后从自己的过往、别人的历史中去找方向,摸索规律。从全球、国家以及各行各业里面收集数据,有了基础的数据来源,对风险与机会就有了初步的判断。
2、“识别大势”
每一次新的机会出现,一定是有预兆与信号的,热身准备是长期的过程,随时准备着才能很好的提高敏锐度。一个新的机会出现,比如新产品新政策等,都是属于信号。信号背后一定有驱动力的推动,只有驱动力才能让信号成为进一步的趋势。关注信号以及分析驱动力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
3、“注意洞察”
只识别出大势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前洞察出隐藏在其中的机会和威胁。洞察威胁非常简单,只有3个步骤,第一步发现机会和威胁,第二步评估机会和威胁,第三步找到合适的方法应对机会和威胁,简单的3个步骤就很清晰的把问题客观的呈现。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对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让整个运用就显得有迹可循了。
4、“采取行动”
根据前面3个步骤对风险和机会的把控与评估,相对应的把执行方案制定出来。行动线路图的制定有两步,首先,把找到的对策按照时间和难易程度进行评估,然后,把对策按照时间和难易程度分布在线路图上,根据行动线路图进行执行即可。
二、核心能力
商业预测的模型、工具以及需要运用到的是知识层次体系,这是商业预测的基础。要想把商业预测的实践更有效,企业的三大核心力量就不可忽视,分别是“整合力”、“洞察力”、“畅想力”。
1、“整合力”
商业预测过程中,需要整理分析大量的信息以及统筹庞大的数据,3C工具是常用的方法,收集、整理、关联在整理信息中非常有效,可以从多层次、多因素、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推演。
2、“洞察力”
商业趋势往往隐藏在信息背后,我们需要运用洞察力来发现。从第一步的整合力中找到关联关系,分析出深层次的规律,穿透复杂情况和问题的表面,看清本质。
3、“畅想力”
畅想力就是我们想象未来的能力。发现商业趋势后,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抽象趋势具体化,融入到重要的趋势中,真切的可以看到未来场景,相当于预设了未来。
《商业预测: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围绕企业未来预测方向展开,每一步都有具体操作和方法,还有真实的案例,最后落实到行动,这是一本既植入理念又可直接拿来使用的工具书。
里面有一句话我非常深刻,“预测就是力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生态环境里,商业预测领域具有指明灯的作用。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者意义实是则相通的。古语讲的是小环境下个人对时间的计划与安排,本书中预测就如茫茫大草原里黑暗中的一盏灯光,照亮的不仅仅是企业,更是一个社会的方向,包含的内容和统筹对整个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预测实则是一个计划。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再大到整个社会,计划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有条不絮的工作与生活是我们最真实的需求。预测的计划性,某一程度上可以抵抗事件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往往意味着风险。提早做好预测计划相当于也是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商业预测步骤类比缩小到我们个人的生活里,类似于我们常说的PDCA的循环模式,即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因此,计划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应用与个人及企业都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商业预测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上更具有前瞻性,大环境大企业要做前瞻性的计划方向,回归到我们个人是否也该有短期、长期的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