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架间随意穿梭时,偶然发现了一本《爱的教育》,这本书小学时就已经读过,这次就当是久别重逢吧。时光荏苒,当初的小学生已经读大二了,学习过教育学的知识后,我对教育有了初步的理解。重读时,我总会不自觉地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故事,视角更加宽广。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恩里科的小学生,以他的视角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爱的画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对于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恩里科的老师佩尔博尼先生爱学生,他这样对学生说:“我没有家庭。我的家人就是你们。去年我还有母亲,但她去世了。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们,我再没有别的感情,再没有别的思念,除了你们。你们应该成为我的孩子。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爱我。”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心底是热乎乎的,我想到了陪伴我们六年的小学班主任。六年如一日,她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和我们一起晨读。她的声音温柔悦耳,节奏抑扬顿挫,当时读的内容大多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每每看到有小孩儿捧着书大声读时,总会想起那时的场景。她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对文学的热爱从那时开始,犹记得,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是肯定有那么一种感觉,对美好的文字有种莫名的欢喜,摘抄下来,大声地读,还小心地仿写。现在有小孩儿问我怎么学好语文时,我总会对他(她)说:“多去读书吧,书中有你想知道的。”
爱是相互的。《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亲近自己的老师,他会慢慢地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而老师呢,会得到反馈,并且上课时也会非常愉快,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便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我想这种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该是每位老师所追求的吧。
书中有几篇是恩里科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在劝不想去学校的恩里科时,他这么写道:“我的恩里科,现在大家,所有的人都在学习。你想一想,工人们在劳累了一整天之后,晚上仍去夜校;想一想妇女们,想一想普通人家的姑娘们,她们在工作了整整一个星期之后,星期日还要去上学;想一想士兵们,训练之后已经疲惫不堪,仍要着手读书和写笔记;想一想聋哑和双目失明的儿童,他们仍在学习;甚至监狱的犯人,他们也在学习阅读和写字。……我的恩里科,你可不能成为一个胆怯的士兵。”
小孩儿大概都会出现一段厌学期,他们讨厌无聊透顶的作业,讨厌了无生趣的课堂,讨厌古板冷峻的大人……这是正常的,做父母和老师的,在发现小孩儿有厌学的倾向时,应该正确地引导他们。父爱深沉,很多父亲不善于表达,那么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写信的方式有很多好处,比如,不用担心因为某句话的语气较重,而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而且写信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和大人是平等的,自己是被尊重的一方,劝说效果会更好。
这封信满含爱意,饱蘸父爱的深情,苦心孤诣只愿孩子明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你不想去学校,那么请你看看周围的人,工人们、妇女们、士兵们……他们辛苦,比你的条件差,可他们呢,仍不放弃学习。他们就是你的榜样,你想一想,自己不去学校,自己不学习能行吗?我相信你是勇敢的,你不会是逃避困难的孩子。在之后的一篇日记里,恩里科写道:“不,我将来不会成为一个胆怯的士兵。”小恩里科理解了父亲的用心,他的厌学情绪得到了正确的疏导,他有一位好父亲。
我特别佩服恩里科的父亲,他能静得下心来,不紧不慢地用写信这种最不“经济”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许把孩子叫到跟前,痛批一顿,甚至于打,才是最快的解决方式,但是效果呢?孩子会特别恐惧,不敢面对自己的父母,他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他可能会厌恶学校的一切,对老师和同学产生敌意,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我不敢往下想了,或许将来我的学生中也有厌学的,我会学习恩里科的父亲的方式,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使他们自己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重获信心,爱上学习。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其中优秀的教育方式必定有共通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要多读些教育教学的书,学习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的道理了。爱孩子,用爱的方式教导孩子,对他们有耐心,即使是犯了错,也不是责备,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给他们讲道理,这或许是《爱的教育》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