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盯着这张高度在2米24的网,心脏以每分钟80下的频率跳动着,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在地板上。终于,一声刺耳的哨子声响彻耳畔,这是本次联赛的最后一颗球,谁赢了这颗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本年度联赛的冠军。
平常自信果敢的我在这一刻还是慌了。
对面一记3号小斜线快攻,球正好从我的左肩飞过,我侧身伸手去接却怎么也够不到,随后就听到球与地面的撞击声,伴随着一声长哨,本次比赛落下帷幕。
我不止一次的梦到这场比赛,每次都是不同的场地不同的赛次,但每次赛场上都是只有我一个人,结局也都是不可避免的输。梦醒了之后我总会坐在床上好久无法入眠,梦里那种渴望胜利的强烈感和没有队友孤军奋战的无力感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可怕。
我想,我是真的孤单了,真的想念那段不成仁便成魔的为排球疯狂的青春岁月了。
排球初体验
第一次对排球有印象是08年的那个暑假,在那个全世界都沉浸在为北京奥运疯狂的年代里,我每天和爸爸守在电视机旁,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不愿放过任何一个赛事和体育新闻,也是在那一年,认识了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体操队队员、跳水队队员、菲尔普斯、埃蒙斯、博尔特。。。。。。还有,排球。
记得那年赵蕊蕊还在,魏秋月也还没有那么厉害。
当主攻越过2米24高度的大网将球重重扣在对方区域时,我的心仿佛被什么狠狠的敲击着,球砸地的瞬间一切的烦恼和不快都荡然无存,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自己征服;每个队员都会为赢得的好球欢呼兴奋,也会因自己的失误而黯然神伤,但大家从不彼此埋怨,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扣,那种顽强拼搏众志长城的力量深深的感染着当时坐在电视机跟前年纪小小的我。
那一刻,为排球,我无可救药的沦陷了。
感谢我的高中让我把想象变成了行动,高二那年学校组织的排球赛让我和排球正式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只是看到队员在场上熟练的手法,拼搏的身姿,漂亮的重扣,接触后才知道她的苦与累。
中部地区的夏天,除了茂密的大树,乘凉的秋千,聒噪的知了,灿烂的夜空,其实更多的是闷热到窒息的炎热空气,蚊虫乱飞的无眠夜晚和汗如雨下的阳光午后,然而那一年,我们那些臭味相投的青年们却暴露在三十几度的午后空地挥汗如雨。
起初的动机很单纯,就想为班级争取一份荣誉。因为是班长,也就理所应当的当上了排球队队长,这个意外的头衔让我既骄傲又愧疚,由于零基础,我也就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刻苦的练习。
记得我们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都会去操场占场地,记得戚雨霞红肿的胳膊,记得小白总是被我和老马骂,记得李娟每个接飞了的球都会抱歉的说句“我错了”,记得雨中狂奔的我们,记得所有的吃饭时间都是在课上秘密进行,记得圈圈、杨亚会、小耿永远是我们最忠实的观众,记得同桌张庭芳体贴的肉饼和热水,还有每次训练总会站在旁边的赖皮,大商,大郎、刘创业。。。。。。
那时我们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在了打排球上,哪怕课间的十分钟张贺彩也会第一时间冲到离教室300多米远的球场去占场地,然后十多个人跑去玩上六七分钟,再一路说笑的回到教室;还有每周六晚上的看电影时间,我们都会悄悄溜到漆黑的球场,一边开心的满场飞,一边压低声音躲避着年级主任的逮人。
有时大家会因为受伤或者暂时看不到进步而出现短暂的争吵,但在那些日子里,无论是晴天暴晒还是瓢泼下雨,我们这帮零基础的少年们,从没有落下过一次训练,因为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在本次联赛上取得名次,不能给班级丢脸。现在想想,那时我们不过是一帮十五六岁的孩子,认真的模样真的很让人心疼。
还好,上天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孩子,那年的球赛我们班级得到了两篮两排的奖励,依稀记得那天张贺彩抱着四个球走进教室那一刻全班的欢呼声,第一次喜极而泣。
当所有人都在抱怨万恶的高三生活开始了的时候,我唯一遗憾的是打球的时间少了很多,因为我们搬到了没有排球场的东区。
一周两次的体育课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总是算好那天的天气,一场雨就能影响好几天的心情。为了应对繁重的高考,那一年,除了张琼,再没有人在课余时间陪我打球。还记得高考后的有一天,我和李娟抱着排球从早上打到晚上,直到后来累的一动不动地坐在球场,我们什么也没说,就那么坐着不知多久,才相对无言地默默回家。
只是没有人知道,回到家中我哭的天花乱坠,一塌糊涂,毫无头绪,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就觉得应该哭。
其实对排球真正的认识是上了大学后。这四年,除了北方那冗长的冬季,我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花费在了排球场。
排球给了我很多的荣誉,离开球场,我是万千学子普通的一员,走上球场我是方丝云,只为自己代言。
从最初的生命一号,到后来的方丝、尼古拉斯、抑或是方姐,我知道所有的这些称号都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只是没有人知道从在球场叫不上名字到后来的尼古拉斯,这每走的一步,都真的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