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 读后感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五帝(帝乃后人追封,其实部落首领)常见说法有三,史记之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文述其行,其德,其事。读后三感:
其一,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经最早的逐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击败蚩尤。后经坂泉之战,黄帝击败炎帝,而成华夏族首领。文德武功,开天辟地。更有三苗,
其二,历史上唯一一次较为名副其实的禅让,是尧传位于舜。舜之德行功绩,着墨最多,乃文眼。舜受迫于家人,而不改其孝悌。尧广开言路,发掘人才,更嫁二女与舜,逐步委以重任,历经多年考察,最后以公心禅让(领导选人和人事工作者可以多了解下,与今日培养多有相似之处)。舜乃颛顼之第六代。司马迁为说明其无直接裙带关系,特地说明,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并详细交代其悲催的家庭背景(后妈与弟弟象屡次非人虐待与陷害)。最后舜不辱使命。治国有方,此方乃儒家之首推。司马迁最后叹曰:能让天下,贤哉二君!一心为公,慧眼识人,真贤者也。
其三,尧之失,舜之过。选用四罪之一鲧(四罪指共工、三苗、鲧和驩兜(欢兜))治水。九年不成。尧明知其品行不好,但仍不得已选用。司马迁把责任推给了四岳(可怜的主子有错,错在臣子的思维)。鲧乃颛顼氏后代,《山海经·海内经》中描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为鲧。”鲧又是禹之父。鲧治水不成而被治罪,鲧治水的方法为堵,但由于水势过大而失败,直到禹采用疏通的方法才将洪水制止。当然,禹开始家天下,其实并非首例此,黄帝传位直系孙子颛顼。禹身上有种逆袭感。背负父之罪名,而治水天下。三过家门不入,谁知其内心委屈和报复?不家天下才怪。所以,黄帝乃开山鼻祖,颛顼乃皇室家族,尧乃贵族,舜(真正的品德自我修养者,如此破败的家庭环境,性格缺陷导致他看不到人心本质)乃君子,公德心重。禹之父乃天下罪人,压力很大。这种心理养成,必然造成后期的不满足。这对于后来社会的问题出现,埋下了伏笔。大胆推测:禹对天下有功,乃是为利,但绝对不是仁爱。因为家都不入的人,能有多爱天下,真敢用么?内心得多压抑与黑暗。想想齐桓公与易牙(这么比喻有点过)。所以,尧用鲧乃过错,舜传禹乃失查。
综上所述,用人当听其言,观其行,做事当仁义正直,自律修养,即便艰辛,亦当不疾不徐,结果总是好的。嗟乎?人无完人,能服与人,惟贤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