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四进阶
诗词韵:朗诵诗词方法,感受诗词韵律
诗词意: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词意思
诗词心:品读诗词语言,体悟诗词中心
诗词法:揣摩诗词手法,鉴赏诗词艺术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据了一定的篇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将结合新课标内容,通过四个进阶——诗词韵、诗词意、诗词心、诗词法,详细论述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古诗教学。
诗词韵、诗词意、诗词心和诗词法是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概念。
诗词韵:主要指诗词的音韵和节奏,是诗词形式上的美感。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使得诗词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诗词意:这是诗词的灵魂,它包括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等。诗词意是诗人在文字中构建的世界,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和体验。
诗词心:这是指诗人创作诗词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的情感、思想、体验等在诗歌中的体现。诗词心是诗人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诗词的创造力的源泉。
诗词法:这是指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包括构思、意象、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各种诗词的格式和规范。诗法是诗人用来表达诗意和传达情感的工具。
总的来说,这四个概念涵盖了诗词创作的不同方面,从形式到内容,从技巧到情感,都体现了诗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设置有效情境推动诗词教学四进阶
一、诗词韵:情境创设与朗诵方法的运用
古诗独特的韵律是其魅力所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象,配以轻柔的音乐,使学生沉浸在宁静的夜晚氛围中。随后,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诵方法,如音调、节奏等,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对于“诗韵:朗诵古诗方法,感受古诗韵律”这一教学角度,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有效情境:
音乐情境:选择与古诗情感基调相匹配的音乐,如柔和的古筝曲或深沉的笛声。让学生伴着音乐进行古诗朗诵,更能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时,可以选择悠扬的笛声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好地感受到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视觉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律。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展示月亮的图片或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月亮的同时,通过朗诵古诗,感受其韵律之美。
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扮演古诗中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情感和动作,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李白,通过表演李白在行路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互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朗诵、讨论、比较等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诵,每组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古诗的韵律之美。
二、诗词意:写作背景与情境的融合
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是理解其意义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创造一个与之相关的历史或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可以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乱世之中,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情境与写作背景的融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对于“诗词意: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古诗意思”这一教学角度,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有效情境:
历史情境:将古诗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观察者,通过互动体验古诗背后的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再扮演杜甫,体验其在安史之乱中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生活情境: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或事件来解释古诗。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联系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文化情境:结合古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设置相关的文化情境。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可以介绍宋代女性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女性在诗词创作中的地位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语言情境:利用语言游戏、故事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生词、难句。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可以通过“猜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猜测生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其意思。这些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与古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诗词心:品读语言与情感体验的交融
古诗的语言精练、意境深远。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中心思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读古诗的语言,体验其中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通过品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中心思想。
对于“诗词心:品读古诗语言,体悟古诗中心”这一教学角度,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有效情境:
文本细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品味古诗语言的精妙之处。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诗人如何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描绘,展现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中心思想。
讨论交流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诗中心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深沉的家国情怀,通过交流和分享,深化对古诗中心的理解。
创作背景情境:介绍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以介绍诗人当时怀才不遇的境遇,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艺术创作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词中的意境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艺术创作进一步体悟古诗的中心。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品读古诗语言,体悟古诗的中心思想。这些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四、诗词法:手法揣摩与艺术鉴赏的深化
古诗的艺术手法是其精髓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古诗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诗人如何通过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方式来呈现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对于“诗词法:揣摩古诗手法,鉴赏古诗艺术”这一教学角度,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情境:
对比分析情境:选择同一主题或题材的古诗,让学生对比分析其中运用的不同手法和艺术特色。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与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从而深入理解古诗的艺术手法。
修辞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诗人如何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瀑布的壮丽景象,让学生体会修辞在古诗中的艺术效果。
结构解析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布局,如起承转合、铺垫、呼应等。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以让学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精心的结构安排,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创作实践情境:布置学生模仿古诗进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手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如梦令”,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揣摩古诗手法,鉴赏古诗的艺术特色。这些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古诗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创作水平。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诗词韵、诗词意、诗词心、诗词法四个进阶的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诗的魅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情境教学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下面从文学体验情境角度设置的一节课:
文学体验情境:苏轼的诗词之旅
情境描述:
在今天的文学体验情境中,我们将一同深入苏轼的两首代表性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将从诗词韵律、意思、中心和手法四个角度,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开展一次深入的文学探索之旅。
活动一:诗词韵——朗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任务:选择你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朗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朗诵过程中,请特别关注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苏轼的情感。
真实问题:这首词在韵律上有哪些特点?你选择的音乐与词的情感相契合吗?为什么?
课堂评价量表:
朗诵准确度(5分):准确把握诗词韵律和节奏。
情感表达(5分):充分展现苏轼的情感,引起听众共鸣。
背景音乐选择(5分):音乐与诗词情感相契合,增强诗词表现力。
通过朗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充分展现这首词的韵律之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把握节奏:这首词的节奏感强烈,每句的长度和音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这种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使整个朗诵过程流畅而有力。
重读关键词:对于需要强调的词语,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等,应重读以突出其形象和气势。这些词语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重读能够更好地体现其豪迈之情。
语速的控制:根据词的情感和气氛,适当调整语速。例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表现的是豪迈之情,应加快语速以展现出豪迈之情;而“老夫聊发少年狂”则更显霸气,应放缓语速以强调其情感。
韵脚的清晰:这首词运用了和谐的韵脚,如“狂”、“苍”、“冈”等字都归属于同一个韵部。在朗诵时,要注意保持韵脚的清晰,使整首词读起来和谐统一。
情感的表达:这首词表达了苏轼的豪迈之情和志在四方的壮志。朗诵时,要充分融入情感,使词的情感得到充分展现。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表情等手段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总之,通过准确把握节奏、重读关键词、控制语速、保持韵脚清晰以及融入情感,可以更好地通过朗诵表现《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韵律之美。
活动二:诗词意——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当时的处境。与小组成员分享你所了解的信息,并讨论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真实问题: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面临哪些挑战?这首词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何关联?
课堂评价量表:
信息收集(5分):能够全面收集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信息。
理解深度(5分):对苏轼的处境和这首词的情感有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贡献(5分):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学补充资料:
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正处于他仕途的转折点。由于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他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期间,他感到仕途坎坷,政治失意,因此常常借酒消愁,表达自己的苦闷心情。中秋之夜,他饮酒赏月,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名篇。
此外,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政治上也有着类似的遭遇,两人都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而屡遭贬谪。苏轼在词中“兼怀子由”,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之,《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兄弟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活动三:诗词心——品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语言和意境
任务:仔细品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词句,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并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意境。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体会。
真实问题:这些词句如何描绘出一个生动的场景?它们对表达苏轼的情感有何作用?
课堂评价量表:
语言感知(5分):能够准确描述词句所表达的意境。
情感理解(5分):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对表达苏轼情感的作用。
小组分享(5分):积极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体会,引发讨论。
活动四:诗词法——揣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任务: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拟人、借景抒情等。讨论这些手法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真实问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手法对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影响?
课堂评价量表:
写作手法分析(5分):能够准确指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艺术手法。
情感表达效果(5分):深入理解这些手法对整首词情感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