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年以来,工作时间上有了更多的自由,自行支配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在一个半主动的氛围中,接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成为一个个微微发光的点在记忆里,对于自学,有了一些更深的思考
学会“自学”
读研的时候,导师有句“名言”,本科生抱着走,研究生看着走,简言之,对于本科生的教学,面面俱到,给以最全面的辅导,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着重自我学习,把握好方向就好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师傅说要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学会自行查资料来解决问题
转行的时候,leader说要学会自学,多用google去了解信息
似乎就是这样的,一定要加强这个“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得自己查资料解决,一步一步去深入了解,然后解决问题
我的批判
深入地分析,导师、师傅抑或是leader所说的,背后的真实情况更可能是他们太忙,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去详细解释这些内容,有时候要反驳别人一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先了解一下动机
对于过分强调“自学”的方法论我一点好感都没有,从小到大,听过、读过太多关于“自学”的声音,这些声音诉说了诸多自学的好处,却都忽视了自学的代价,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拥有差不多的智力、差不多的时间,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可能存在细枝末节上的区别,但在学习方面你我他的“硬件”配置几乎是一样的,遇到未知的问题,我们都会感觉到不安和举手无措,遇到熟悉的问题,内心会感觉到亲切和游刃有余
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形式的告诉你要“自学”的都是耍流氓
是的,给予足够的时间,我们强大的“自学”能力几乎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重复性的问题,在我们到达学业和职业的天花板之前,我们都在花时间重复去跳别人踩过的坑,而这些坑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里有意思的是,当遇到天花板的时候,也就没有人来跟我们说,你要“自学”了
能力
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一些“明星”人物,能力出众,似乎什么都懂,似乎什么都会,简直成功学的典范,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深藏在这冰山之下的,其实,是那些过往投入的回报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能力一说,心思花在哪里,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构造独特我们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经历,那些解决过的问题,看过的知识,会逐渐演变成别人眼中的“能力”
方法论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后半段被省去的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省去的内容在普通人身上实在太合适不过了,我们占据了人群中的99.99%,那剩下0.01%的天才,对于他们来说,“灵感”才比汗水更加重要
牛顿同学,“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之上,利用别人的总结和经验,来节省我们撞墙的时间
花更多的时间去扩充视野吧,要学的、要做的,其他人都已经学过了、做过了,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用宝贵的时间去锻炼所谓的“自学”能力,而是,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解决思路,少绕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