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类仿佛跟抑郁就有着不解之缘,许多历史名人和影视名星都是长期抑郁症患者,古有梵高、林肯,今又有张国荣、乔任梁等。生活的潦倒、情感的挫折、命运的不公总让这些传奇人物郁郁寡欢、愁肠百结,有的人甚至会选择一些自残或自杀的方式去折磨和毁灭自己,最终留给世人一片唏嘘,只叹生命无常,韶华早逝。
那么到底抑郁又是什么呢?从心理学上讲,抑郁说到底是个人(如愿望、能力等)被否定或者预期被否定之后的情绪体验。例如,当你考试失利,或遭恋人抛弃,又或者医生告诉你罹患不治之症时,我们都会体验到抑郁情绪。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难免会让我们产生抑郁情绪。但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遇到此类事件时,抑郁情绪持续时间之长、情绪程度之大,则远远超过了正常值。
从目前国际心理学界主流学派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抑郁的症状归纳为下面四个方面:
一是情绪方面:会出现心境抑郁,缺乏愉悦感;二是行为方面:会出现激越或迟滞;三是认知方面:往往患者会有无价值感,缺乏自信心,不适当的内疚,甚至有自杀或想死的念头;四是生理方面:会出现精力不济,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睡眠改变,或食欲改变等等表现。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抑郁症,但抑郁症究竟成因几何?为什么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最终丧命黄泉?又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本应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春却如困兽般苦难的在垂死挣扎呢?我们可能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是生活事件方面。也就是抑郁症,它的诱发因素。生活事件往往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当环境改变,如失去工作、学习压力增加、丧失亲人、婚姻冲突,都是直接诱发原因,都会导致我们抑郁症的发生。
二是认知原因。从常识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仅凭这些生活事件因素是不足以引发抑郁症的,而真正引发抑郁发作的内因,即是患者认知信念(或观念、想法)和认知方式。
研究发现,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普遍消极和负性。他们往往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评估都是悲观的。比如,抑郁患者往往认为自我是无能的、没价值的,不被人喜欢的;认为自己的未来不会好起来;并且认为这个世界对自己是冷漠的,充满敌意的。
认知行为疗法把这种歪曲处理信息的方式或看待问题的视角称为“认知歪曲”。而这种“认知歪曲”和负性的生活事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三是行为及其后果。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角度看,患者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或行为方式不当也导致抑郁最后的发生。例如,抑郁患者往往不能自我激励,喜欢抱怨,经常进行思维反刍,让自己沉浸于悲伤中无法自拔,并且还会常常做一些自我惩罚或惩罚他人的负性行为,这些消极行为都会造成抑郁症的产生和持续。
原因明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谈谈该如何治愈抑郁?如何让抑郁能远离那些鲜活的生命?如何让处于困兽般挣扎的人们能不再沉沦和惆怅?如何让厄运、挫折乃至逆境的到来,成为人们成长的助推器?如何让人们在困难里也能笑谈风生,慢慢学着和自己握手言和,与岁月安好,渐渐走出抑郁的阴霾……
心理学家多年来曾做了无数次尝试。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最终在众多心理治询疗法中独树一帜,成为众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在欧美等国家被广泛推广与应用。尤其是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障碍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治愈率,在预防复发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呢?大体分为两大方面:
一个方面,首先是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激活。何谓“行为激活”?即要改变我们的抑郁,需要通过采取积极行为来转变情绪体验,需要按照计划而非情绪来安排我们的生活。这是因为,抑郁会让我们什么都不想做,而什么都不做,则会让我们更抑郁。进而最终导致患者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状况。而如何打破这个“固化的模式”呢?也即是行为激活的核心,就是开始行动。即便是患者心情和动机缺乏也要去行动,而不要等到心情好才去做某件事情。
当然,我们在进行行为激活时要注意几点:
一是要注意行为激活的顺序。我们往住是从生理、生活层面开始,如改善患者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开始;然后再是娱乐活动。娱乐和运动对患者的情绪有镇静作用,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第三是人际关系。从改善与增加与家人、朋友的互动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与其他社会人士建立社交;最后落脚到工作或学习方面行为的激活。
二是用活动图表来安排行为激活项目,即每日活动。我们可以用EXCEL表格或在笔记本中画出表格,来安排患者一天的活动。比如,可以把一天从早到晚划分成不同的时间段,然后计划出每个时间段自己做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可以是替代原来消极活动的积极活动。
三是评估自己活动的情绪或感受。活动图表除了用来安排行为激活项目外,还可以用来监控或评估这些日常活动的情绪或感受,即愉悦感或掌控感。即用0-10分来评定自己的情绪,0分表示没有愉悦感,10分表示最极度的愉悦感受,0-10分之间表示不同程度的愉悦感受,数字越大愉悦程度越强;相应的,我们也可以评估患者从事这项活动的掌控感,0分表示此项活动最困难,10分表示此项活动最容易。0-10分之间表示不同程度的掌控感受。通过统计每日或每周情绪分值的总和,我们就可以了解患者本日或本周整体情绪如何,同时也可以将此结果与上周(或更早)的情绪分值相对比,以此来了解患者本日或本周情绪的改善情况。
同时通过这个统计信息,咨询师和患者也可以在未来安排更多的愉悦感和掌控感分值高的活动,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分值低的活动。如果患者很配合,我们还可以在做这些行为激活活动前,先对这些活动的情绪感受进行预评分。这样做可以让预测值与实际分值作个比较,让患者发现其实自己可能存在分值低估的倾向,以便调整自己的预测值,并最终做到预测分值与实际分值相接近。
最后,行为激活的第四个要注意的点就是要制定自我表扬清单。
应对抑郁患者的自我否定或批评,进行自我表扬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我表扬和自我否定或批评是针锋相对的,它是克服自我批评和否定的利器。
而表扬清单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让自我表扬具体化,即患者把行为激活的项目做到何种程度才能得到表扬。
举个例子,患者起床必须在9点以前才能得到表扬,如果患者每天都做到了,就可以实施自我表扬,即口头赞自己,如“我真棒,我做到了”,也可以在表扬清单上标注表扬的符号。达到一周,就给自己一次物质激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一次美食等等。
但如果你安排每天9点之前起床,这周你只有1天做到了,其他几天你起床的时间大约在9.40之前,你可以先考虑把9点起床时间调整到9.40之前,先以你自己做得到为基准。与此同时,你这周感觉还不错,9点钟起床的行为激活项目的目标都完成了,在给自己进行自我表扬的同时,下周,你也可以给自己提高要求,比如进行行为活动项目的更新,把每天9点前起床改为8.50前起床等等。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第一大方面――行为激活。我们介绍了行为激活项目的顺序、活动图表、对行为激活项目进行情绪评估,以及自我表扬清单的设计等等需要注意的方面。
我们常说“知行合一”,行为改变了,认知也需要作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抑郁才能最终与我们挥手告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应用认知技术:
一般来讲,抑郁患者面对行为激活作业往往有两种自动思维:一种是我“做不到”,这实际上是患者自我否定认知观念的具体化;二是“没有用”,即认为这项行为激活作业没有实际效果。这时,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把这样的一个自动思维看成是需要检验的假设,来让患者通过一定的行为实践来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比如,患者不太情愿与人聊天,称自己做不到。然后,咨询师和患者商量把“自己无法与人聊天”,这个想法看成是要检验的假设,并和患者商量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这个想法是否正确。经过讨论,咨询师和患者确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共12次)与人聊天,看患者最终是否能够与人聊天,经过一周的实验,患者发现在12次的规划中,自己成功的与人聊天了10次。最终说明了患者无法与人聊天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形成了“多数情况下患者是可以与人聊天的”,从而替代了原来那个错误的认知。这样一来,我们又一次把知和行联系起来,不仅通过行为纠正了患者的自动思维,也成功地让患者实施了行为激活项目,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说是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铸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对抑郁症患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个抑郁症患者的黑暗世界,为他们能走出抑郁,重获新生带来了希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