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早起不容易,喊她没反应,醒来后还会发脾气,经常在早上大哭大闹,大人吵,孩子哭,搞得鸡犬不宁。
《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中主张把故事融入生活场景,之前我也试过在她洗澡时编故事,那么早上起床讲个故事怎么样?
周末回了老家,第二天周一早晨她和往常一样闭着眼睛喊她起床不搭理,想必周末在老家玩得比较累。我抱着喊不动的女儿,开始给她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故事,这是个很老套的故事,还影射了要早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却很新鲜。
当讲到小鸟来到野地找食物时,她回应我,“跟老家的野地一样吧。”她头一天和表哥在老家后屋的空地上玩耍,我编故事时想到了那片空地。
就这样,以故事的方式,我们开始了聊天。然后,愉快地醒过来。
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游戏力。一遍遍催促早起不在孩子的接受范围内,她却很乐意接受故事,通过故事的连接,我们共处一个频道。
孩子们的世界跟大人的不一样,我们所担心所焦虑的,并不是他们在意的。比如你很着急出门,他想的可能是我昨晚的玩具放哪了。你催赶紧吃饭,他却觉得我还没玩够。你告诉他迟到的危害、不吃早饭的危害,他却楞楞地看着焦急的你。
不在一个频道,你们的话语搭不起来。
我给女儿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讲到小鸟吃到爸爸妈妈带回来的虫子。刚好早饭是长条形面包,我对她说:“你也来吃虫子面包吧。”也许我们脑海中联想到的是可怕的虫子形象,而且女儿最怕虫子。我担心说虫子面包她会反感,没想到她觉得虫子面包很有趣,并没有在意到平时最怕的虫子。平时早饭她只喝奶,偶尔吃鸡蛋,那天竟然吃了半截面包。
关键是她很愉快,一边聊天一边穿衣、洗漱、出门,全家的氛围因为她的愉快变得无比美好。
随后,我还用过其他的故事形式。比如她喜欢机器人怪声怪气的模样,我就用机器人的音调喊她起床,说我是机器人妈妈,我来喊小朋友起床了。她听到我的音调,就醒了。我抱起她,说要夹娃娃,怎么夹到一个真娃娃。她乐得哈哈大笑。
孩子姥爷也学会了这种方式,不过他是数数字。他会跟睡眼迷糊的女儿说,你再睡会,我数30个数字你就醒来,你要说话算话哦。
当然,早睡是最重要的,但孩子前一天玩得累或是晚上大人有事他也跟着睡得晚,造成早上起不来床的情形也是常有的。
早起故事要讲得有趣、好玩,讲到孩子关注的点,融入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引起孩子互动。不宜过长,不用讲得具体,笑起来、说起来、聊起来就好。
以下是几个早起故事,你也可以讲给孩子试一试,或者给你启发,用自己孩子喜欢的元素,编出你与孩子之间最特别的亲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