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慢思考》这本书中,把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简单来说,反射脑管直觉,思考脑管理性,存储脑管记忆,反射脑的直觉依赖习惯,用习惯作出反应,它的特点是快速、“省电”,但未必一直正确;思考脑的理性依赖逻辑,用逻辑作出反应,更加正确,但是缓慢、“费电”。
那么直觉和理性,也就是习惯和逻辑,哪个对我们更重要?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自习惯,我们吃饭时点的菜,每天晚上对孩子们说的话,锻炼的频率,以及思维方式和日常工作的安排等等,看似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影响的结果,所以几乎可以说,是习惯而不是理性,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科学家研究发现,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大脑几乎会让所有的惯常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可以让大脑得到更多休息,可以说习惯是大脑的省力模式。
习惯性动作的时间有长有短,短暂的习惯性动作可以是,和人见面打招呼,或者是过马路之前,左右看一下,持续时间较长的习惯性动作,可以是接连看几个小时的电视,或者是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
如果没有习惯回路,大脑就会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将占据我们的一切,你每天都要考虑我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先系左边鞋带还是先系右边鞋带。
但是大脑依赖自动化的惯常行为也是有风险的,比如那些酗酒的人,明明知道饮酒有害健康,却还是经常饮酒无度。
虽然习惯很难被改变,但是却可以被替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的建立新习惯,用它来代替原有的习惯,养成好习惯,本质上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很多次的重复和应用,内化成反射脑的一部分,直到我们能“不假思索”的完成。
习惯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最困难的,这就如同火箭发射,在升空的最初几分钟所耗费的能量远远多于后来几天所耗费的能量,也就是说习惯一旦形成,只需要极少的精力就能够维持,所以如何在开始阶段坚持下来,是习惯培养的重点。
那究竟要怎么做呢?如果你想要形成一个好习惯,开启自律的人生,不妨按照以下八个原则试试看。
第一个原则:一次只锁定一个习惯
改变的心情总是迫切的,有的人恨不得自己马上来个大变样,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时挑战多项习惯会使失败的几率大大增加。试着先去挑战一项习惯,完成目标后再进行下一项,欲速则不达,切记贪心。
第二个原则: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过度关注结果,会导致行动节奏被打乱。以减肥为例,如果你过分关注体重的增减,在开始阶段会变得焦虑,焦虑的结果会使你放弃或者采取极端的减肥方法,如节食,节食虽然可以较快看到结果,但是因为违背了身体规律而不容易坚持,一旦放弃更会迅速反弹。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培养习惯本身,持之以恒的坚持,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第三个原则:每天坚持
看到这个大家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我们每天生活、工作,难免会碰到一些突发情况,谁能保证每天都做到呢?其实这里有个方法,比方说阅读,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阅读一小时,可是,如果某天碰到突发情况,工作上事情特别多,晚上又有应酬,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回家之后再要看一小时书就有点困难,这时候你可以退一步,把时间缩短为10分钟,重要的是将这个习惯持续下去。
第四个选择:记录完成清单
比方我现在固定要完成的目标有瑜伽、冥想、快步走、阅读以及反思晨修(这些习惯是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养成的)。
瑜伽和反思晨修是每周一、三、五,冥想、快步走和阅读是每天都要做,我制作了一个表格,以月为单位,把每项内容列好,每天记录,完成的画一个圈,没有完成就打叉,这样一个月下来,完成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某天哪个项目没完成,我还会大体记录下原因,看看是突发情况还是我自己计划的不好,突发情况想想下次如何避免,如果是计划不好就赶紧改进。
减肥的朋友建议记减肥日记,内容可以是每天的饮食。国外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把减肥的人群分成两组,同样都限制饮食和运动,但是其中一组要求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结果三个月之后,进行记录的那组比不记录的那组平均多减了3公斤,这就是记录的力量。
第五个原则:加入社群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第六个原则:奖励机制
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必须再来一个新的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你才会养成新习惯。
为什么拖延是一件很容易养成的习惯?因为它会迅速的奖励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有人非常喜欢跑步后大汗淋漓的感觉,那是因为运动之后,大脑分泌了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也称作“快感荷尔蒙”,它会让我们的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这是身体给予我们的奖励。
好习惯更要给予奖励,比如坚持一周的跑步之后,奖励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有更大的收时,给自己一份更大的奖励。
第七个原则:过程模式化
模式化可以避免大脑多次做选择,选择的过程需要思考,而思考要耗费能量,大脑的机制对耗能行为是天然排斥的,将过程模式化,大脑就可以不动脑子跟着走,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加。
比方说你要每天跑步一小时,比起笼统的想法,如果你能提前想好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实现起来就更容易。
比如我,我要形成的习惯是每天饭后运动一小时,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我把时间定为每天晚上8点,地点就是我家的跑步机,为了让运动过程不无聊,我还考虑好要看什么电视剧,提前下载到平板上,时间一到,拎着平板就跑步去了,因为一切都提前计划好了,所以根本都没有犹豫的时间,顺理成章的就去干了。
第八个原则:设定例外机制
再完美的计划也难免出现意外情况,像身体的原因,心情不好,或突然有应酬,虽然是突发情况,但是因为提前已经充分考虑到,所以也能从容应对,特别是像完美主义者,提前设定例外机制能避免突然中断导致的自我厌恶感,而导致计划放弃。
当意外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除了从心理上接受之外,在行动上应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迈出一小步,比方说原来设定每天阅读的时间为一小时,这时候你可以改为5分钟,或者安排第二天进行补偿,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补偿,那也请坦然接受,允许自己这一次“偷懒”。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冲动。”
拥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拥有顺遂的人生,坚持住,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