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口气读完第三部分对教育的启示之第八章 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源于需要。
这一章从教的领域:教师意向、课程分析、教学过程、评价和矫治这五个方面,对于如何运用SOLO分类理解来支持过程中的质和量做了理论和样例的讲解。通读之后最大的感悟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弄明白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需要做到哪种程度?如何界定效果好不好!形成这样的基本闭环、并取得较好的成果之后,再去思考,如何做还可以更好!一定不能着急进行收敛。
基于此,梳理出关于“以怎样的模式来进行教材解”这个目前迫切需要梳理出框架问题之我见。明确课标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分析教材编排目的,包括情境和问题串各自的设计意图,不同问题串之间的联系与进阶;确定符合学情的目标,包括四基各版块不同层级的目标,单点、多点、关联、抽象到抽象扩展结构;确定教学过程的关键问题:知识、技能、思想、活动经验都有涵盖的系列关键问题;确定恰当的学习方式:自学、互助、讲解,一堂课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并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确定课堂教学的评价层级和方式。然后开展教学。
读课标、析教材、定目标、理核心、出关键、做评价。简单的18个字,对教材解决做出了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