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打开手机,我收到很多朋友发来的冬至祝福。一一打开后发现,无一例外,都是在祝福冬至快乐,记得吃饺子的。似乎每年的冬至我都会收到很多的祝福,有信息祝福,有微信祝福,也有电话祝福,可仔细一想,好像还欠点祝福,我总收到很多人的祝福,却很少向最爱的人祝福。
中午和室友一起出校门,去学校外面的餐馆吃饺子。冬至这天的阳光并不温暖,风穿过树梢的脉络分明而又清冷,有几只鸟伏在枝丫鸣叫,那声音极其难听,大概是南燕归巢后留下的几只未归的鸟儿,只能耷拉着脑袋哀嚎,以此来表思乡之切吧。
路上,室友和他爸打了电话。我走在他旁边听得很清楚。他说,冬至了提醒你别忘了吃饺子。电话那头传来沙哑而又有磁性的嗓音:中午在公司吃的快餐,没有饺子。之后他们也聊了一些,具体什么内容,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句,在公司吃得快餐,没有饺子。我想,或许冬至这天吃饺子,是我们孩子的习俗吧。在外工作的父母吃什么还不一样,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哪管是饺子还是米饭。
晚上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联系。我问他,“冬至有没有吃饺子?”他说,“没有,两年没吃饺子了。出门在外,不想吃饺子,怕吃到饺子,想起家里我妈给包的饺子。”这段聊天,听起来有些伤感又有些无奈。原来在外工作的人,他们冬至这天是不吃饺子的。
小时候,我是不喜欢吃饺子的,总觉得这顿饭很麻烦。母亲会先做好馅,然后擀饺子皮,用筷子把馅放到饺子皮上,一个一个的包好,然后下锅,煮熟,才能吃到嘴里。每当家里决定中午吃饺子,母亲会提前两个小时进厨房准备,再加上我小时候不喜欢吃饺子,所以在家里平常很少能吃到饺子。
上大学后,我很少回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喜欢上了吃饺子。吃过学校餐厅一楼的饺子,也吃过餐厅二楼的饺子;吃过学校外面餐馆卖的速冻饺子,也吃过浙江人包的饺子。每次吃到饺子的时候,总会觉得第一口很好吃,吃着吃着就慢慢的吃不下去了,觉得怎么和我想象中的味道不一样啊,少了点香料,少了点盐,也少了一点家的味道。
有人说,外面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家里的粗茶淡饭;也有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就是我妈亲手包的饺子。我们在家里吃到并不是一顿普通的饭菜,那是饱含深情的,饱含爱意的,是认认真真做的。即使饺子皮厚了,即使汤太咸了,可还是会把它吃完。
我们中国人似乎是很爱吃饺子的,冬至这天要吃,春节也要吃,平常一家人团聚也要吃饺子。一开始我很讨厌吃饺子,长大后离开家才知道饺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有不一样的分量,原来我们中国人吃饺子是图个喜庆,图个团圆的。
中午的那顿饺子是在学校外面的餐馆吃的,吃到最后才知道是猪肉香菇馅的,饺子汤很咸,放的调料又太多,所以那顿饺子我和室友都没有吃完。室友挑剔的说真难吃,“以后再也不吃外面的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