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看了有两三周了,很多东西一直萦绕在脑中,驱之不散,剪不断理还乱,今天适当捋一捋。
一、洗尽铅华,方显生命本色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别人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电影的结局,何小萍的结局,我想用杨绛先生的话来总结应该是极合适的。何小萍的青春,从入伍第一天的基本功展示,结结实实的摔了跟头却顾不得疼痛爬起来说自己可以继续做动作开始,她一直很努力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被认可、被接纳,可是集体的冷眼一次又一次置她于人情的冰窟中。
她之后的人生有两个分界点:一个是她装病拒演A角,一个是她一个人穿着病服在场外的独舞。前一次是她彻底的认清了她所在的集体并与之决裂,后一次是她彻底明白了人生。 在被生活撞的头破血流之后,她终于活明白了。
结尾处说:每个人都有难掩的落寞,只有刘峰和何小萍话虽不多,但待人温和,显得知足。阅尽沧桑之后,美貌、金钱、地位都没法带来的对生命的笃定和踏踏实实的幸福,为他们所独有。世界是不公平的,却又是公平的。
二、真正的勇敢是: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后,依然爱它。
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尝尽世间薄凉的人儿,却没有因此变的坚硬,变的刻薄,而是一如既往的播撒善良。
刘峰下放伐木连之前把他所有的荣誉当垃圾一样扔掉,但现场上他仍然握紧深陷沼泽地的战友,任纷飞的子弹将他的胳膊打穿。甚至对于妻子的背叛,也能说出“我是残疾人,我不怪她”这样的话。
何小萍,始终不被善待,却始终善待他人。刘峰下放前一天故意在男兵宿舍前喊“明天走时说一声,我去送你”,在炮弹打在伤员救护室时奋力用身体护住面目全非的小战士。
他们一生艰难,但从不没放弃生活的爱,始终像树一样活着,努力扎根,向暖而生,不依附、不恐惧。
感悟: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凡事不要找外界的原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说了算。
三、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有句名言说:上帝让善良的人成为善良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可是过度的善良真的不是好事。1.过度的善良难免被人看轻,看的理所当然。记得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富人每天都给一个乞丐二十块钱,有一天给了他十块,就被骂了。电影里的刘峰,处处为别人着想,吃饺子挑露了馅儿的,猪跑了找他去追……而战友们呢,一方面有事找他帮忙,一方面却说着风凉话“谁让人家是活雷锋呢”,言外之意:活就该他干,苦就该他吃。2.过度的善良会把自己排除在“三界之外”。“触摸事件”之后,林丁丁大哭,他觉得医生、干事可以抱她,但是刘峰不能,因为他是活雷锋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就是不能对她有非分之想。联想到之前的“江歌案”,善良也是需要有底线的。
四、和谐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注满幸福的能量
电影的结局虽也让人欣慰,但我仍为他们感到心疼,尤其是那个叫何小萍的姑娘,连自己的姓氏都无法左右的姑娘。
她经历了太多不该经历的,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好多次都想深深的拥抱她,好多次忍不住为她落泪。开始的时候她偷偷拿了舍友的军装去照相惹出风波,我还感到不解:她为什么不开口去借?借军装照相不算事啊。后来看到她趴在床上哭着给爸爸写信我明白了,后来看了原著的这部分我懂得了,懂得了她所受的伤害到底有多深。
作为拖油瓶的经历直接导致了她后来的所有不幸!她的童年就像丑小鸭一样不受待见、受尽欺凌。这部分电影一笔带过,而原著中做了详细的描写。书里写道,是她妈妈与继父相处的方式伤害了她。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继父,唯唯诺诺、处处陪小心的母亲,拖油瓶的小萍,顽劣刁难的弟妹,这样的家庭模式里,怎能开出幸福的花啊!这些都直接为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祸根,而且深深埋进了骨子里,扯不出、拔不掉,待终于解脱之际,也已是血肉模糊。
童年的幸福是为一生幸福奠基的。而不幸的人生也多多少少能从童年中找到缘由。现如今,离婚率年年攀升,有多少孩子依然活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呢。电影在这方面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近来浮光掠影地看了一些育儿的书籍,所以有了一些感想。
我的爸妈一向脾气不合,年轻时候更是争吵不断。我记得从小到高中,我一直都没有睡觉脱衣服的习惯,因为不知道哪个时候就需要从被窝里爬出来拉架,我需要随时准备着。后来长大了我就想,找对象一定要找个脾气好的男人,不为鸡毛蒜皮跟我吵架的人,不要我的孩子再重复我的路。
现在孩子快四周岁了,对象是独生子,从小习惯父母的娇惯和包办,责任心不行却挑毛病在行;而我,脾气急躁,受不得委屈。所以争吵又成了家常便饭,今天早上儿子指着婚纱照上微笑的人对我说,想要以前的爸爸妈妈,让我以后别嫌爸爸行吗。再想起自己的童年,真是扎透了心!不管原因怎么样,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妈妈我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时候好好反省自己了。和谐的家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教育,它能给予家庭中每个人幸福的能力和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