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你学了多少育儿理论和方法,抑或是看了多少相关书籍和资料,如果脱离了实践和生活,一切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我和孩儿他爹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和挑战。一般家长都会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当你真正面对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的时候,心中固守的那份对错曲折就无法泰然自若理性看待了。
上午,爸爸带Jimmy去家附近的一个室内淘气堡玩,期间一个大哥哥总想争抢Jimmy手中的玩具,被Jimmy明确告知“不可以”的情况下,大哥哥竟然对Jimmy拳脚交加。被打的Jimmy,当时木纳地伫立在原地不知所措,没有任何反抗,也没有丝毫愤怒,只是一脸茫然委屈地站在那里,完全一副受害者的样子。爸爸见状,赶快把Jimmy拉到一旁边安慰边试探性地问,你该怎么办呢?这功夫,小家伙才如梦初醒,走到那个大哥哥的爸爸面前说,叔叔你的儿子刚才打我了。可,令人意外的是,那个爸爸只是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哦”就离开了。
事后,当老公把事情的整个经过告诉我的时候,我又气又怒又心疼还有一些内疚。平时只告诉Jimmy打人不对,但却忘记告诉他当被打的时候该做些什么了。到底是该打回去,还是该选择忍让,还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虽然最近一直在学习正面管教,但关于该如何处理孩子被打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涉猎到。
当然,从理论层面,教孩子“打回去”肯定不对,因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只会诱导孩子面对暴力只能选择以暴制暴。可,不打回去,选择忍让和退场,会不会导致孩子懦弱胆小怕事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受害者心理?一系列的问号❓摆在我们面前,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最后,我和老公商量决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告诉Jimmy当面对有人打他的时候,“他需要冷静勇敢地面对,虽然我们选择不打回去,但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对方,打人是不对的,不可以打我,然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扣住对方打人的手或脚郑重警告,打我是不可以接受的,你现在需要冷静,直到你向我道歉以后我才可以原谅你。如果对方仍然不听,直接选择离开,不需要任何解释。”Jimmy好像对这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很喜欢,一边认真地表演一边开心地笑。
虽然上述方法勉强算是“打”或“逃的折中选择,但,我仍然相信一定会找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最后被尹建莉老师的观点和建议所吸引。她直接指出,像Jimmy这样面对暴力选择缄默和无所适从的行为背后,可能是因为强势家长平时给孩子立的太多规矩所导致的。应该先向内反思和行动,给孩子营造自由宽松快乐的成长教育环境。至于孩子间的打闹,尹建莉老师的建议是“三不原则”,即: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让孩子和小伙伴嬉笑打闹玩耍中,自由成长,把矛盾和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逐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于我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自我反省的同时给予Jimmy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规矩,让他在一种正向积极轻松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至于,该选择何种方式来处理孩子被打的问题,我相信一切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