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忙忙碌碌的,策划了多次的旅行,日本,新加坡,台湾,欧洲甚至三亚都胎死腹中。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忙,详细点就是领导不批假。
临近2017年底,盘算了一下手上的工作,想着2018年年初有可能有假(领导和团队绝大多数的同事都要去美国出差啦),但是经过了太多次的临时变卦,也就不敢再深想,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12月29日,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领导批假了。收到信息,我既兴奋,又有些无措。因为年初,年中备下的各种签证偏偏都已经过期,重新办,等签证办下来,我的假期也该结束了。
盘算了国内的地方,拉萨想去,但是今年身体掏空比较严重,对自己的小身板实在没信心。黄山,一直想去,总是阴差阳错没去成,一查高铁需要8~9小时,顿时觉得太折腾了。三亚,一查酒店住宿,这个时候实在是贵,尤其是一个人出发,无人分担房费。果然穷不仅限制了想象,更实在地限制了选择。一些落地签或是免签的,临近的去过,远的考虑一个人出发,我实在胆小,尤其是英语还比较有限。综合评估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去隔壁的香港玩玩咯。近,语言不是问题,地方还熟悉一些,做攻略比较不费事,确实也有好多景点没去过呢。
香港,2008年时以游客的身份去过一趟,直奔迪士尼乐园,感觉很赞。2015年到深圳上班后,算起来,去香港也不小下十趟了,但是每次都来去匆匆,一直在赶路,赶着逛街,赶着帮别人代购等,每次最大的满足可能就是吃一处大众点评推荐的美食。
元旦时在家做了一下攻略,定了酒店和各种门票,算起来还算高效啦。天上掉下来的假期,感觉一定要悠哉悠哉的享受起来才好。
4号睡到自然醒,11点出发去深圳湾。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两段为他人指路的插曲。一是在深圳湾刚换了港币,碰到一对老夫妇计划去香港一日游,咨询我购买八达通的必要性,香港哪里购物,哪里搭车等相关信息。看到他们有种见到自己父母的感觉,哔哔吧啦我们说了二十多分钟。交谈中,我才发现,每次有更熟悉的好友同行,我的惰性也是发挥到了极致,去了十多趟,也只对海港城和铜锣湾有较大的印象。(路果然得自己走才印象更深刻)对于没去过的两位老人家,我的这些信息他们感觉还是挺有用的,我也总算安心了点儿。第二个插曲,到达酒店办理入住后,看看时间2点,去太平山有些太早,就查了一下周围,发现金紫荆广场就在周围,走路20多分钟可以到达,就欣然跟随着导航出门了。路上遇到一位外籍女士向我问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告知我也不知道,我是游客(不知是英语不好的不自信作祟,还是身在异地的天然防范心理)。当看到她比较焦急时,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告诉她可以用谷歌地图查找一下。但她貌似不会。这时候我想起当初一个人去首尔和东京时,当我问路,对方也不知时,并不是说不知道就走了,而是拿出手机导航,然后告诉我怎么走,手舞足蹈地补充交流,甚至怕我不懂,还要带我去到那里,当我再三谢绝了后他们才继续自己的旅程。当时我觉得很温暖,也觉得以后若遇见相同的情况,我也该以此相待。经过一段心理活动后。我请她告诉我她要去的地方,对照她短信上的地址,通过谷歌帮忙查找,查到后,告知她她要去的地方在哪里?如何通过天桥到达目的地。对照着导航,配上我的解说,她听明白了,说着感谢开心的离开了。顿时我也感觉今天是开心的一天。当我跨出一步,给人方便和帮忙,其实收获最大的是自己,不仅心情更好,我还发现我可以用英语与他人顺利的沟通,指路啦。
5号去海洋公园,我是参照年轻人一日游的刺激项目主张完成签到的。以往,对于每个项目,我对自己的挑战是,一个项目过程中,我有没有尖叫。没有尖叫证明自己的忍耐力又有新的成长,若是尖叫了,又证明不错,终于有个项目可以让自己尖叫释放了。这次,当我看别人在玩海盗船时,船上更多的是老外,大人,小孩一起。他们伴随着海盗船的每一次荡起就会升起双手,微笑着叫起来,或是做着比心的动作等,与他对面的朋友受感染也会做相同的回应,顿时游乐场洋溢起快乐的因子。过山车时,他们也是这样。受其感染,我在过山车也尝试了升起双手,微笑,这真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以往更像是一种自我挑战,而今更是从心底泛起的一种享受。以往我在某些时候听见别人一路尖叫还会想哪有这么恐怖了,太大惊小怪了。然而,无论叫与不叫,放松,享受其中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吧。释放的激情,快乐的气氛,享受的心灵,这可能才是大家钟爱游乐场的原因吧。
1月6日搭乘昂坪360水晶缆车,到达山顶的天坛大佛参观时,被怀念梅艳芳逝去十四年的寄语触动。顿感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她已经离开了十四年了。犹记那年4.1张国荣离开,感觉就是玩笑,10月份她又离开了。多么芳华绝代的佳人,好可惜好可惜呢。他们离开,我总感觉就在昨日,那曾想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华。如果他们还在,他们现在会怎样。我的十四年,想想就是毕业了,工作了十二年了,换了三个城市,其他还有什么呢?
还有一个触点,在海洋公园里看海豚海狮表演,看南极的企鹅,北极熊在展馆里貌似惬意的生活,有一种惊喜,也有一种蓦然的悲伤。他们在尽情的表演,每表演一段,饲养员就给予吃食,场上阵阵掌声,然而这难道就是他们的宿命吗?向往的自由,壮阔的海洋天地该怎么实现呢。他们在为他们打造的南极和北极世界里嬉戏,徜徉,可是他们是否知道这只是一个人工打造的空间,并不是真正的海洋世界。 是不是如果曾经没有出走过,看到过外边的世界,没有对比,人更容易满足。井底之蛙,只要它不知道还有外边,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活的心安理得,活的惬意自信,这又未尝不是生命的意义呢。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那如果不曾出走,在自己的天空下自信,满足的生活着,是不是也是挺好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许各有宿命,各有天地与幸福。生活不在别处,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