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想写点什么,《自控力》和最近看的《精力管理》《稀缺》是一类书,它通过数据实验解释了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些小事时做出的决定,进而影响一生。读书的过程中会有共鸣,它涉略方方面面,总有一些点会让你觉得,哎呦?我当时好像就是那么想的。举几个我的例子:
1,不要关注进步,要关注目标,知道什么是我想要。
书里说,人非常容易关注一个远大目标中的每一个小进步,并一不小心把进步当成成功,从而奖励自己,放纵自己。在我身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减肥的过程中,每当我发现自己掉了两斤以后,迎来的必定是胖个3 -4斤。你可能觉得很奇怪,难道不应该是看见自己瘦了觉得希望大大的有方法大大的对,继续坚持下去很快就会瘦10斤啦吗?其实不是的,当我发现自己瘦了两斤的时候,外界诱惑没有变化,但我脑子里拒绝外界诱惑的大门就有点关不严了,奶茶蛋糕芋圆仙草各种碳酸快乐肥宅水都在对我说,来点吧,来点吧,不是已经瘦了嘛。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些让人觉得幸福的东西是会上瘾的,今天喝了明天喝了后天还想喝,一来二去半个月就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带着侥幸心理上称一看,瘦那两斤早就变成复胖3斤,离最终的目标体重,又远了。进步带来退步,奖励造成了惩罚。
那怎么办呢?其实也不用怎么办,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时,脑子就清醒了很多,奖励和进步的骗局也清晰可见,也就有助于避开了。然后再主动的去关注最终目标,我们就会意识到,离达到目标,还很远呢,进步只能证明我们的方法对了,达到最终目标再庆祝吧。此时最终目标已经在大脑中无限放大,眼里心里只有它,不是有这么句话么,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2,今天和明天其实毫无差别
我也是一个乐观过分的人,就是我永远相信下个月我会更有时间,更有钱,更有灵感。别说下个月,就连明天我都觉得我会有空去健身,有时间打扫房间,可以一下子做出领导要求的所有东西。可是就是没有问一问,明天和今天究竟为什么会不一样,是你的能力突飞猛进了?还是一夜暴富了?都没有,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如果更准确的说,应该加上两个字,每天。本来计划每天晚上写一些东西,结果今天突然晚上要加班,明天可能突然就有朋友约你吃饭,后天突然你想去逛个街,大后天可能因为前一天逛街着凉感冒了。。。一周就这样过去了。而下一周可能和这一周也没什么区别。
时间是一方面,金钱也是一样的,看着自己的记账本,这个月做了一个丝雾眉美瞳线,透支了。可是转念一想,这种东西做一次顶好几年,下个月就能存下钱了。结果到了下个月,我又拍了一套写真。岁月流逝如果不把青春定格以后就回不来啦,而且我也不是每年都拍。下下个月一定可以省下钱来定投,结果下下个月双十一。。。。。。
正视自己的生活,告诉自己今天没空做得事,明天也不会有空,这个月花了的钱,下个月也省不下。如果想做什么事,要么就现在做,要么就默认永远也不会做,如果接受不了,不如现在咬咬牙做了它。这个月透支你就要相信自己下个月还会透支,如果不想滚雪球不如从每天的开销中都省一点忍一忍多想一想。应用十分钟原则,不管你多想买,多想吃,多想要,给自己十分钟,冷静一下,别被大脑骗了,再做决定。而一旦花出去的钱用掉了的时间,就不要再想了,未来的自己不是陌生人,他也是你,他不背锅。
3,当你“不想要”,却始终没办法做到时,不妨去想想,什么让你产生了“我想要”的思想。
比如,当你明知道熬夜不好却还是不停熬夜的时候,不然就不要关注我不想要熬夜,去看看你对什么产生了“我想要”的想法吧。这样的思路是不是更清晰呢?我们总是喊着我不想熬夜,却还是因为手机电脑电视平板或者其他的什么熬到了后半夜。那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些电子产品说了“我想要”。那事情就明了了,把这些“我想要”关到门外去,或者让他们没有电,或者一到某个时间就集体关机,想再打开就得爬出被窝穿过走廊去凉嗖嗖的客厅里重新打开wifi开关。总之,对这些“我想要”设下重重障碍,再想想你让他们变得不舒服的初衷,也许慢慢就可以养成不熬夜的习惯了,不仅不熬夜,没准还可以早睡了呢。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把后半夜睡觉,变成了11点,虽然一开始有点难受,但很快我的生物钟就适应了,令人欣慰的是,它并不需要我一直使用控制力,而习惯并不费力气。
《自控力》给出一些数据实验和结论分析了很多常见的现象,那些你一直觉得再普通不过,从未问过为什么会这样的事情。它剥开迷雾让你清楚的看到你的脑子是如何做出决定的。它不会告诉你具体的事情应该怎么做,他只会帮你看的更清楚,更透彻,不再被大脑欺骗。在看清这些以后,最终的行动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了。